联合培养金融科技人才,上海交大与港中文联合开展本科双学位项目明年入学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市政府最新印发的《上海高质量推进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建设行动方案》提出,力争用3至5年把上海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引领性的金融科技中心。对此,高校也将有进一步的人才支撑。记者从上海交通大学获悉,上海交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本科双学位(金融学+金融科技)合作项目正式签约。这是首家内地高校与香港高校合作的整建制培养互派双学位项目。2025年,首届学生将入学。
这一本科双学位项目将依托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中银科技金融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系统工程与工程管理学系),开展“2+2”金融科技项目,第1、第4学年在上海交大学习,第2、第3学年在港中文学习。
记者了解到,双方将成立联合招生委员会,共同制定招生标准及流程。招生规模每届30人,其中,港中文招生15人,包括港澳学生和国际学生;上海交大招生15人,全为内地学生。
课程设置方面,双方成立课程管理委员会,负责课程的学术质量控制、课程设置、培养审定等学术内容。课程设置整合两个学位的课程规范并充分融合,既要夯实两个学科基础理论和方法,同时加强课程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训练。学生修毕课程,成绩达到两校各自学位要求后,可获得上海交大颁发的本科学历证书(金融学专业)及经济学学士学位,以及港中文颁发的工程学学士学位证书(金融科技专业)。
备受关注的学费,记者了解到,学生修读双学位期间的学费依照原属院校学费标准,缴交予原属院校。
据了解,当下,金融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市场需求存在不匹配,主要的痛点是高校在培养过程中未能充分整合金融、科技、数据分析、管理、创新创业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也缺乏多途径的综合实践平台等。上海交通大学表示,上海交大和港中文两校广泛的业界合作和丰富的校友资源将为项目实践环节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通过成立金融科技实践平台,两校将发挥实践基地联培作用,帮助学生走入金融科技企业、金融机构、科创企业、第三方金融服务机构、金融监管部门等多元化领域,为学生提供多层次的职业选择(如金融分析师、金融产品经理、区块链开发人员、合规专家、科创企业融资顾问、数据专家、网络安全师等)。
同时,项目也将更好地契合金融科技企业的出海需求,强化人才的国际输出。通过协助“一带一路”国家的金融基础设施和机构建设,优化实体经济服务,为出海企业做好境外交易的安全保障,形成并增加中国特色金融科技的国际影响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