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开了个“新质生产力”科普展,首发“半马苏河”科普地图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图(除署名外)
9月19日下午,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协力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2024年普陀区“全国科普日”活动启动,一场普陀区科普展同时对市民开放,首张“半马苏河”普陀区科普地图也于活动当天首次向全社会发布。
走进曹杨新村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一楼迎面就是一个球幕电影院。虽然有点“袖珍”,但这里却有高科技——独特的海量数据硬件解码系统可以呈现出超高清晰度的画面,不需要切片和转换处理。这是普陀的科创企业智幻科技带来的科技成果,首先让区里的居民们先感受一把。
走上三楼,来自曹杨新村第六小学的一群学生们玩得正开心。他们在这里体验的,都是最新的科技产品。智能四轮车,AR动画眼镜,已经在机场运用的机器人小U,大家玩得不亦乐乎。三年级的曾柏洋兴奋地说:“特别有意思,以前没看到过这么多智能产品,而且都能玩,离我们学校也很近,放学就能来。”
据介绍,普陀区为推动科普阵地联动,打造特色科普路线,构建15分钟科普服务圈,让公众身临其境、感知前沿科技应用场景。“全国科普日”期间,聚焦现代科技和未来发展,准备了以“向新、向质、向未来”为主题的科普大餐,在全市推出“新质生产力”概念主题科普展览,以图文展板、实物展品、数字流媒体和互动体验相结合的多维形式,展览共分六大板块场景化体验区,具体包括四“新”+双“ZHI”六大主题展区。其中,四“新”大陆分别为:新“能源”、新“制造”、新“建筑”,新“视野”四个科普展陈及体验空间;三楼双“ZHI”空间分别为:“质”存高远,“智”胜未来两个科普展览空间。现场展示的多项科普项目新颖超前,趣味亲民,吸引广大市民纷纷围观体验。
受访者提供
科普展将持续举办3天,居民可在闲暇时间参与活动,体验课程,在家门口享受优质、丰富的科普大餐。而一张“半马苏河”普陀区科普地图,则欢迎全市市民都来感受。这张地图,将普陀区现有的科普场所一一列出,以手绘的方式连成了两条科普微游线路。
据悉,“全国科普日”期间,普陀区还将面向全区积极开展“社区书院”系列活动、“科普园地”系列活动、“科普基地”系列活动等60余场线下科普主题活动。未来,普陀区将集成优势资源、汇聚各方合力,创新服务场景,丰富内容形式,聚焦目标人群特点和需求,提供精准多元、喜闻乐见的科普服务。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图(除署名外)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