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生阅历弹不了《哥德堡变奏曲》?这位19岁青年攀上“巴赫高峰”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提起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所有乐迷都知道,这部巴赫晚期的巅峰之作被无数乐坛名家誉为巴洛克音乐的“百科概览”,也需要丰富的演奏经验和人生阅历的钢琴大师才能够挑战。不过,9月22日晚,年方19岁的青年钢琴家吕沅翰却在上海挑战了这首巨作,和283岁的“哥德堡”,展开了一场跨时空的对话。“当你理解一个作品的时候,就是挑战它的最佳时刻。”他告诉记者,他从10岁开始第一次接触巴赫作品,随后一直在努力从不同角度去探寻巴赫,试图理解巴赫的内心世界。
《哥德堡变奏曲》是音乐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恢弘的变奏曲,对演奏家的技巧和悟性都有着巨大考验。著名音乐学者马歇尔曾这么评价这部作品:“令人着谜的键盘乐华丽演奏,富于逻辑,充满效果的多种体裁的组合,将巴洛克键盘乐变奏曲提升到一个崭新的艺术境地。”
全曲共分32段,包含主题、30段变奏和主题重现。巴赫在作品中极尽巴洛克音乐技巧,构筑起一座精致而又恢弘的“珠穆朗玛”,引得后世无数钢琴家争相攀登。兰多芙斯卡、古尔德、图雷克、朱晓玫,以演奏哥德堡著称的名家不胜枚举,他们有的一辈子都沉醉在巴赫的音乐世界里。
10岁时,吕沅翰第一次接触这首变奏曲,“我能感受到一股巨大的能量在撞击我的心灵,就好像一个多维的音乐世界在等着我去探索”。在川音附中就读期间,他开始研习巴赫的音乐,并常用羽管键琴、大提琴等不同乐器来表达自己内心对巴赫的那份喜爱,“我会从不同角度去探寻巴赫是如何作曲的,从他早期的康塔塔到平均律,再到赋格艺术,尝试着去揣摩他不同时期心境的变化,从而加深对音乐作品蕴涵的理解和把握。”
吕沅翰几乎把巴赫所有的作品翻了个遍。来到汉诺威音乐与戏剧大学求学后,德奥音乐高地的丰富宝藏,给了他更多研究巴赫的契机。“从四川音乐学院附中的杨旸副教授到汉诺威音乐与戏剧大学的亚历山大·辛普夫教授,都给了我很多帮助,为我搭建了迈向音乐殿堂的阶梯。”他说,恩师们的帮助,以及他参加各个国际大赛时的经历,都让他加深了对巴赫作品的理解,“每位教授的想法不尽相同。我认真去倾听、去理解他们不同的理论,并互相论证,但同时也保留自己的想法,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2022年,吕沅翰成为戈蒂耶·卡普松基金会最年轻的获奖者,卡普松提议他开一场全巴赫的独奏会。在基金会的支持下,去年11月,吕沅翰在西班牙马德里挑战《哥德堡变奏曲》,技惊四座。音乐会后,被他音乐打动的当地乐迷排着队与他握手,这是他厚积薄发的一张答卷。
马德里首演的成功,也给了他极大的信心。此次在上海交响音乐厅再弹哥德堡,他表示对作品的理解和表达有了更深一层的把握。不过他并不希望把哥德堡变成限制自己的一个标签,刚刚入选韦尔比耶音乐节独奏家项目,并荣获瑞士韦尔比耶泰博基金会学院奖的他说,自己目前对勃拉姆斯的作品很感兴趣,也特别想弹一次莫扎特奏鸣曲全集马拉松,“我的音乐世界不止哥德堡,希望能够呈现更多的作品,去打开广阔深邃的音乐天地,分享给更多的听众。”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