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文明国际论坛:两年来认定30家上海“工业遗产”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图
时值工博会,以“工业文明·中国力量”为主题的工业文明国际论坛9月24日在上海拉开帷幕。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从论坛上获悉,探索工业遗存活化利用的“上海范式”,两年来,认定了30家上海“工业遗产”。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庄木弟强调,上海正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制造强国战略,积极塑造工业形象,弘扬工业精神。创新建设思路打造上海工博馆体系:在原江南制造总局旧址筹建上海工业博物馆,展示上海工业文明历程、辉煌成就和美好未来。采用“1+1+N”错位呼应的新体系,创新公益性定位和市场化运营模式,打造无界、生长的高品质文博城市新空间。以“上海制造”激发工业旅游发展活力:支持重点工业企业挖掘工业旅游资源潜力,强化工业文化研学教育功能。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吴金城,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党委书记程鹏,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孙星共同在论坛开幕式上发布了《工业文明国际论坛上海宣言》。宣言强调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必要性,同时特别提及了工业博物馆和工业文化在传承和弘扬工业文明中的重要作用,体现了全面性和前瞻性。
中国政府重视工业文明建设,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新时代,中国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2023年工业增加值达39.9万亿元,占GDP比重31.7%,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在工业化进程中,中国为全世界提供丰富的工业产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文化,孕育了“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等工业精神。
中国在实现自身工业发展的同时,为全球工业文明作出重要贡献。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单忠德指出,下一步,工信部将加强工业文化交流,深入挖掘各国工业文化内涵,丰富传播渠道和交流领域。深化绿色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合作,共建产业生态。营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发展环境,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工业文明传承,保护活化利用工业遗产,发展工业旅游和研学新模式。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副总干事邹刺勇提出,技术创新不断推动社会进步,各国以其独特智慧贡献于工业发展。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致力于促进可持续工业化。我们赞赏中国的全球文明倡议,并支持其项目和方案。当前,我们正处于技术创新的关键时期,可持续发展和数字化转型是确保人类和地球繁荣的关键要素。
由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上海市经信委、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本次论坛,还将举办“时空变奏:全球新能源汽车创新”“解码未来:全球数智趋势”“鉴往知来:上海工业博物馆的传承和创新”三大前瞻性专题论坛。分别就共创全球汽车产业新时代新文明、数智时代对产业生态和未来文明的挑战和趋势,以及工业博物馆建设在促进工业可持续发展和全球化进程中的关键作用等话题开展深度交流碰撞,以期洞悉全球工业文明未来趋势,绘制前瞻发展蓝图。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