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时代而歌,国庆戏曲舞台名家名剧荟萃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作为“与时代同行 与人民同心”上海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舞台艺术作品展演的开篇,名家荟萃的“海上京韵·聚焦京典”京剧演唱会昨晚在天蟾逸夫舞台举行。记者了解到,这个国庆长假,代表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戏曲成为上海舞台的主流,红色题材剧目成为焦点。
◆ 这场京剧演唱会,名家都来了 ◆
应该说近10年来,每逢国庆,上海京剧院都会举行这样的名家京剧演唱会。但是今年适逢新中国成立75周年,所以演唱会在形式上作了很多创新,而参与艺术家也更多更重磅。
有别于以往主持报幕的形式,此次京剧演唱会由6位中青年杰出演员代表史依弘、李军、王珮瑜、杨扬、鲁肃、赵宏运作为讲述人娓娓道来上京在流派继承、艺术创作、人才培养、艺术多元融合等方面均取得的不俗成果。
演唱会上,演员讲述与唱段演绎相结合,从新人演员、青年文艺家到史依弘、李军、安平、王珮瑜、熊明霞、李国静、严庆谷、胡璇等上京实力派唱将齐聚一堂,星光熠熠、流派纷呈,《智取威虎山》《成败萧何》《贞观盛事》《曹操与杨修》《狸猫换太子》等上京经典原创作品,《换人间》《龙潭英杰》《奇袭白虎团》等近年来新创排作品以及新版《大唐贵妃》等剧目的精彩选段轮番登场。
京剧表演艺术家史依弘入职上海京剧院已经30多年了,参与这样的京剧演唱会无数,但她觉得今年尤其隆重。“过去演唱会就是一个传统乐队,但是这次配了大乐队,让交响乐融入其中。把京剧院这些年演出的新排戏和传统剧目的精彩唱段都奉献给观众。”史依弘也认为,这次演唱会是上海京剧院老中青三代一次难得的集中亮相。“上京的艺术传承一直做得很好。老一辈演员一直带着中青年演员演出,而中青年一代也是种追随者前辈的步伐。”
上海京剧院院长张帆告诉记者,举行这样的京剧演唱会是上京的一个传统。今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5周年,又是总书记文艺座谈会10周年,所以演唱会将全面展示近10年来上海京剧院的发展,包括人才培养和剧目建设。“我可以举个例子例子,这次演唱会第一个亮相的阮登越就是今年夏天刚从戏校毕业加入京剧院的,非常有实力。而同台演出的是傅希如、蓝天、杨扬、鲁肃等等都是我们近10年来培养出来的一个梯队。”
据悉,此次上海京剧院隆重推出“京昆群英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专场,将贯穿整个国庆长假。10月2至5日,传统名剧《红鬃烈马》《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普天乐》《杨门女将》将于上海天蟾逸夫舞台上演。演出由剧院众名家领衔,特邀天津京剧院名家加盟,阵容豪华。10月5日,折子戏专场将于豫园景区内的海上梨园剧场上演。
10月5日至6日,《红娘》《美猴王》将先后上演于金山吕巷镇社区、中福会少年宫,上京积极响应“文化进万家”号召,为各区域居民输送精彩演出。为响应上海“十四五”规划中“五个新城”的发展要求,助力城市软实力提升,10月6日至7日上京将走进位于奉贤的九棵树(上海)未来艺术中心,带来《乌龙院》和《徐九经升官记》。10月7日晚,上京演出团还将赶赴西安,在西安大剧院献上一台由剧院名家主演的传统名剧《霸王别姬》。
◆ 这出原创淮剧,以新视角反映红色历史 ◆
而作为“戏韵流芳薪火燃”2024年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国庆演出季的重要剧目,红色题材淮剧《火种》昨天和今天连续两晚上演于宛平大剧院。
该剧以1926年—1927年间发生在上海的三次工人武装起义为题材,写的是底层产业工人的故事。编剧龚孝雄说,为了创作《火种》,他们详细地查阅研究了史料。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的100多万产业工人大多来自苏北里下河地区。他们并不是这座城市的主人。大多数的产业工人从事着艰苦的高强度工作,居住在简易的“滚地龙”窝棚里,吃不饱、穿不暖,渴望改变这样的悲惨现状。于是他们团结起来反抗剥削压迫。于是,便有了工人起义。一切都是有据可循的。
至于人物的细节,包括生活的细节则留给了编剧以巨大的创作空间,使《火种》成为“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又一代表作品。作为编剧之一的龚孝雄也是上海淮剧团的团长,“以淮剧为艺术载体,创排一台反映苏北在沪产业工人的新戏,这是上海淮剧团的一份责任、一种契合、一次重逢。”他说。
上海淮剧团国家一级演员、青年淮剧表演艺术家邢娜这次在《火种》里饰演女主角进金火凤。邢娜表示,这次国庆演出,她力争做到唱腔更丰满、人物更合理,“我饰演的金火凤一开始只是平凡家庭妇女,想过自己的小日子,和丈夫一起把孩子抚养长大,后来她毅然决然投入工人运动。每次到她将要牺牲时,唱起那段诀别的话,我都泪流满面。”
文艺评论家、上海戏剧学院原党委书记戴平表示,《火种》以工人阶级渴望成为城市主人的独特视角,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在上海诞生的主题之问。主题设定和时尚化表达,演员的出色表演,满台的青春力量,使这出淮剧以独特的态势出现在上海舞台上。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