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2|造出中国第一只细马手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施剑平/图、视频
上海市杨浦区榆林路200号,矗立着一幢不太起眼的小楼。很多人或许都不知道,就是在这里,诞生了第一块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细马表,结束了中国“只能修表,不能造表”的历史。一只手表,成为“上海制造”当仁不让的代表作,也是上海工匠于艰难中不断开拓奋进的缩影。
从无到有 结束不能造表的历史
夏臻毅是80后,2010年从工艺美术学院毕业,他的职业生涯就是从榆林路200号开启。
“明年我们就将迎来70周年了。”指着一楼大厅上“上海表业”几个大字,他颇有感慨。夏臻毅是上海人,每个上海小囡家里,总有一块珍藏的上海牌手表,而直到走进榆林路200号,他才真正触摸到这个打造出“中国首只细马手表”的国产品牌的峥嵘岁月。
建厂的历史,就是一段从无到有的奋斗史,恰如中国从一穷二白中奋起的缩影。旧时代的上海没有专业制表厂,只有修表的小作坊。1955年7月,上海市轻工业局和上海钟表同业工会组织了一批汇聚了城市力量的制表队伍。来自全上海13个厂的抽调人员与7名从事钟表修理的个体劳动者就这样联结在了一起,组成了一支58人的细马手表试制小组。
“上海表的诞辰日,是69年前的9月26日,就在国庆前夕。”夏臻毅告诉记者,那正是第一枚上海表成功面世的日子。
这一“首只”得来不易——58人的试制小组当时面对的,是一无专业设备、二无专用材料、三无图纸的困难局面,大家只能想尽一切办法,从身边可见、可利用的材料中寻找。阳伞骨和自行车的钢丝被巧妙地变成了轴头和螺丝,用来替代机芯的零件,绣花针被改制成了微型钻头……就是这样,他们将不可能变成可能。
1955年的国庆前夕,由150多个零件配装而成的18只细马手表诞生,也成为献礼国庆的一份礼物。
上海牌手表即将迎来70周年。
从试制到量产 “上海牌”自此成经典
在上海表业有限公司的陈列室里,保留着一张58位“先行者”的集体老照片。一块小小的手表,承载了中国人民在共和国成立后奋发图强的精神和智慧。
同样展现出这些初代工匠智慧的还有两本书——出自苏联的一本《制表工艺学》和它的中文翻译本。仔细一看,翻译本的封面赫然印着“上海手表厂译印、南京紫金山钟表厂翻印”的字样。
“这都是当时上海手表厂靠自己一个字一个字翻译出来的。”夏臻毅介绍说。从仓库中翻到这两本中俄文字都一一对照的“大部头”时,像他这样的年轻人都深切感受到了什么叫匠人精神,什么是开拓自强的信念。
1956年,“上海手表工厂”筹备处成立,扩大了试制人员队伍,打造出第二批试制手表“和平”与“东方红”,再次献礼国庆。其后,便是不断研发突破的过程。1958年,第一款量产机械手表A581诞生,“上海牌”这一之后享誉全国的品牌也正式被注册。以矗立在黄浦江畔外白渡桥头的上海大厦为设计灵感,上宽下窄的等三角形结构“大厦体”标识就此面世。
夏臻毅从家里的长辈、厂里的前辈们口中都听说过这段辉煌历史——这款“上海牌”机械表从试制到1万多只量产,在第三百货商店上市时,100只表一开门就被抢购一空,预售登记的顾客多达1000多人,一跃成为当季流行。直到近70年后的今天,这款经典之作依然获得很多国内外收藏家的青睐。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 从未间断求索精神
时针不停运转,如今的榆林路200号里,厂房已焕然一新,但不变的是依然精益求精的精神。
走进装配车间,左右两间厂房,分别为机芯装配和表盘装配,每个人都有一方天地,安静而专注地对待手中的小小配件。“有的时候,一个小小的处理步骤,可能一天里就要重复几百次。”夏臻毅轻轻地告诉记者。
和他一样,每一个年轻的员工,都有着对传承这一老字号国产品牌的自豪感,也肩负着更多的使命感。因为每一款刻着“上海”二字的手表,都代表着曾经奋斗的岁月与至今不畏革新的勇气,这样的信念也被一代代传承,造就一次次的再出发。
上世纪60年代的上海表,以技术性的突破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历年产量在1968年达到了一百万只,开启了国际交流与机芯研发的黄金时代。到上世纪70年代,上海表更成为扎根全国人民记忆中的一部分。“三转一响”中,“上海”牌手表可不能少,当时还曾需凭票购买。
有过辉煌,也有过起起落落,但不断弥新的求索精神从未间断。2000年,上海手表厂重组为上海表业有限公司。以自动机械表为突破口,累计建立了20项产品专利、12项专用技术。2005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块自制陀飞轮,亮相瑞士巴塞尔国际钟表珠宝展时惊艳业界。2006年,团队再一次突破传统制表技术,打造出超大圆盘卡罗素和标志性的轨道式飞轮——时迹系列,以表盘一小时旋转一圈的趣味性设计,成就了新世纪的新经典。
一代代上海表人也在其中不断成长,从产品设计出发,夏臻毅如今已是线上业务总监。他感叹,精致小巧的上海表不仅是时间的计量工具,更是上海这座城市与我们这个国家发展历程的缩影,满载着岁月的温情记忆与深厚情怀。
1955年献礼祖国六载华诞的第一次试制手表,标志着这一国产品牌的诞生。今年的75周年国庆,以这只极具意义的手表而复刻设计的限量版被推出,是对祖国的祝贺,对历史的致敬,也是对信念的一次重温。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施剑平/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