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区婚姻(收养)登记中心美呆了,专为新人设计高颜值打卡点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视频
杨浦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89年前,近代中国第一次集体婚礼在旧上海特别市政府大楼(现为上海体育大学的办公楼——绿瓦楼)举办,开创了社会文明新风尚的先河。
89年后的今天,借着杨浦区婚姻(收养)登记中心改建启用的东风,杨浦举行了2024年“百年杨浦·百年好合”集体婚礼,共有18对新人参加。
杨浦区婚姻(收养)登记中心位于江浦公园内,与地铁站只有咫尺之遥。“我们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年轻人的喜好,打造了许多适合他们打卡的地方。”杨浦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徐佳告诉记者。
金婚夫妻给年轻新人
传授婚姻保鲜秘诀
花海起誓,古树为媒,新人们在现场百余名来宾的见证下,齐声宣读结婚宣誓词,用一场意义非凡、简约浪漫的集体婚礼共同缔结“爱的誓约”。
仪式上,通过一部婚姻文化主题宣传片和一场婚礼年代秀,展现了婚俗文化随时代发展的演变,还原了各年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和睦家庭的期待。
现场,杨浦区委书记薛侃,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程绣明,区政协主席邰荀,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高骥为18对来自全市各行各业的优秀青年颁发结婚证书。
在一群新人中,记者发现了本报曾报道过的来自杨福院的95后新人王程和罗鑫,两人既是同学又是同事,都从事养老服务工作。这对新人的缘分始于2015年,2018年两人双双到杨浦区福利院工作,在工作中日久生情,于2019年走到了一起。谈及相处秘诀,王程表示,相互理解是最重要的。作为情侣偶尔也会有口角,碰到事情需要积极解决,作出让步。“我们在一起五年了,过了你侬我侬的甜蜜期,现在发觉平平淡淡才是真。”
新人陶先生是一名奋战在杨浦的人民空军。他表示,这三年来,杨浦见证了他和妻子爱情开花结果的全过程,两人决定在杨浦登记结婚,将人生大喜事定在杨浦。“感谢杨浦民政为我们举办神圣浪漫的集体婚礼,杨浦婚登的‘新家’大气漂亮,是领‘红本本’的最佳选择!”
贾起民、傅丽珍夫妇是婚龄62年的钻石婚伉俪,也同是复旦物理系退休的老师。今年89岁的傅老师向90后95后新人分享了金婚的经验。“我们俩平时都比较谦让,不太吵架。凡事有商有量,形影相随,既是工作的搭档,又是生活的伴侣,更是灵魂的伙伴,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就是双向奔赴。”
整场集体婚礼仪式位于江浦公园草坪。公园内有不少方便新人拍照打卡的地方,杨浦民政部门还专门为新人设置了婚姻主题手绘墙。
在“爱情邮筒”里投递纪念明信片
在结婚大厅打卡特色展区
现场,伴随着歌曲“百年好合”的动人旋律,位于长阳路1111号江浦公园的杨浦区婚姻(收养)登记中心改建启用揭幕。
从草坪穿过边门可直通登记中心。记者看到,整体建筑为全落地玻璃幕墙结构,门头选用中国传统红色系,组成半圆形鸾凤和鸣门。幕墙外侧贴有象征着“喜事临门”“比翼双飞”的喜鹊与彩带,连接新人的美好姻缘,独特亮眼的外观成为了绝佳的“网红打卡地”。
场馆共有上下两层,一楼主要设有结婚登记、离婚登记、收养登记、婚姻文化展项和婚姻家庭辅导等区域,二楼设有2个结婚颁证厅和婚姻文化展示区域。
来到宽敞大气的结婚登记大厅,大厅内设有取号机和自助服务一体机,整个大厅以红、白为主色调,还原了爱情的炙热与圣洁。候登厅既有柔软的沙发座椅,也有休闲的阶梯座椅,为市民提供了多场景的高颜值拍照背景。
每一间结婚登记室都是圆弧拱门设计,既像“家门”,又像“洞房”,还都有自己专属的名字,分别是“天作之合”“心心相印”“永结同心”“佳偶天成”“琴瑟和鸣”,房间内还藏有表达爱意的最美古诗词,比如,“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等。
再往前走是婚姻文化展项区,通过多媒体数字技术,将“家庭家教家风”的精神内核融入展陈脉络中,可以让新人在这里分享爱情的甜蜜喜悦,感悟婚姻的“柴米油盐”。
第一个展项是“寻爱之旅”。新人双方可以点亮一件件共同完成的事情,比如,一起过生日、一起旅行等等。每一次点亮都代表着双方的成长和进步,也是彼此感情的美好印记。最后,可以根据点亮的图标生成专属的甜蜜回忆录,并可扫描二维码导出电子版留作纪念。
第二个展项是“缱绻情话”。墙面装饰配有《诗经》中“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唯美誓言。这里,既保留了杨浦“爱情邮筒”的实体特色,可以投递明信片,收获结婚纪念日邮戳,又增设了电子书信的形式,通过电子屏写下对另一半、对婚姻的承诺,也标志着两个人的爱情开花结果,走向了人生新阶段。
第三个展项是“和美相守”。一扇扇小窗户寓意着一个个小家庭,点亮不同的家庭生活场景。
有中式元素,有西式浪漫
不同风格颁证厅任君挑选
记者踩着能发出音乐声的彩色楼梯,伴着神圣的《婚礼进行曲》,拾级而上来到二楼的婚姻文化展示区。这边展示柜内有很多向社会各界征集而来的婚姻文化“老物件”。有保存完好的上世纪50年代的订婚证、结婚证、老照片,还有带囍字的喜糖罐、食盒、茶叶罐等,其中大多来自杨浦区“五老”幸福婚姻导师团成员忻培华老师的珍贵“传家宝”,是市面上稀有的家族传承物。
“说到引领婚俗文明新风尚,那就不得不说,和杨浦有着很深的渊源。”杨浦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徐佳介绍说,1935年4月3日,“上海市第一届新生活集团结婚典礼”就是在位于杨浦江湾的旧上海市政府大礼堂(现为上海体育大学绿瓦楼)举行的,57对新人结成佳偶。这是上海历史上首届集体婚礼,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史无前例的。
现场的展示屏上播放杨浦区历年来举办的集体颁证仪式和集体婚礼的集锦。
记者进入结婚颁证厅,发现二楼有两个不同风格的颁证厅。其中一个厅是“花开并蒂”颁证厅,以中国红为底色,嵌入上海建筑元素,设计缠枝纹与连理枝纹样造型,带有“生生不息、百年连理”的美好寓意,适合身着旗袍、汉服等传统服饰的新人拍照留念;另一边则是“百年好合”颁证厅,简约大气,通透明亮,背景还能根据个人喜好自由切换,有4大主题、16个场景可供选择(现场演示),适配婚纱、礼服等现代服饰。
徐佳表示,未来,在结婚登记高峰日或特殊节日,将邀请“五老”幸福婚姻导师团代表担任特邀颁证员,为新人举行颁证仪式,分享经营家庭的技巧和方法,把家国情怀融入家风家教,帮助新人走好幸福婚姻的“第一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