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参与的这部全新制作经典歌剧,证明了名团的实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对歌剧院之外的不少交响乐团来说,歌剧作品堪称是“难啃的骨头”。作为中国名团,上海交响乐团近年来一直在歌剧领域耕耘不辍,10月8日,开普敦歌剧院合唱团的40余名艺术家从南非不远万里来沪,经卡泽姆·阿卜杜拉执棒,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呈现由北京国际音乐节与开普敦歌剧院、拿督黄纪达基金会联合制作的半舞台版歌剧《波吉与贝丝》,这也是该全新制作在中国的首演。
※ 经久不衰的经典歌剧 ※
10月8日,开普敦歌剧院合唱团的40余名艺术家从南非不远万里来沪,经卡泽姆·阿卜杜拉执棒,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呈现由北京国际音乐节与开普敦歌剧院、拿督黄纪达基金会联合制作的半舞台版歌剧《波吉与贝丝》,这也是该全新制作在中国的首演。
《波吉与贝丝》改编自20世纪上半叶风靡美国的小说《波吉》,后由小说作者海沃德及妻子多萝西一道完成剧本,作曲家格什温负责音乐部分,将其撰写成歌剧。剧情的背景设置在虚构的黑人社区“鲇鱼街”,聚焦描绘了上世纪美国南部底层黑人的生活。不论是身患残疾但善良深情的男主角波吉、不羁又向往爱情的女主角贝丝,还是鲇鱼街上其余鲜活立体的角色群像,作品将每个人物都刻画得丰满而细腻。
《波吉与贝丝》在音乐上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作曲家格什温天赋异禀,他最瞩目的成就,莫过于成功地将爵士、布鲁斯、灵歌等黑人音乐元素融入古典交响,造就了严肃音乐结合流行的“美式风格”,《波吉与贝丝》就是其中的代表,因而也成为了美国歌剧的“开山之作”。作为白人的格什温在创作前特地来到故事灵感的生发地附近,深入体验黑人生活与文化。全剧中未曾使用现成的民歌旋律,凭借作曲家对黑人音乐的热爱与高超的技巧,“原创”了风味如此纯正的通篇音乐。多次出现的唱段《夏日时光》优美安详,是全剧忧郁“蓝调”中的一抹温暖亮色,也是抚慰人心的“摇篮曲”,已经成为传唱度极高的经典。
正如《夏日时光》带给人的温馨之感,该剧在岁月洪流里经久不衰,甚至愈发引人的原因在于它所传达出的人性光辉。
※ 上交实力备受肯定 ※
《波吉与贝丝》经压缩的简易版仅第一轮便在百老汇连续上演了124场,作为歌剧,火热程度不输一众音乐剧。此次上演的半舞台版,动用了全编制的管弦乐队与国际化主创团队:来自欧洲的导演、美国的指挥、以及英国的联合制作机构。歌唱演员则来自开普敦歌剧院——作为2013年国际歌剧奖“年度最佳合唱团”得主,他们近年来迅速崛起为全球范围内极具吸引力、也最具多样性的歌剧合唱团之一,将灿烂悠久的非洲文化呈于世界舞台。
“这次上演的半舞台版本,其实是个极大的挑战。演员必须全情投入,去挖掘自己的潜能。因为即使是聚光灯没有打在你身上的时候也不能停歇。而且你得找到一种更好的技巧来诠释这种半舞台版的版本。”饰演女主角贝丝的女高音歌唱家诺兰拉·延德在排练数天后说。
该全新制作在上交音乐厅,并不依靠过多的实物布景描摹1920年代美国南卡罗莱纳州的鲇鱼街。“除了通过灯光的变换告诉观众们谁是主角,我还想营造出氛围感来帮助故事的讲述。舞台中央的乐队也拥有戏剧性的灯光设计,因为在这个音乐厅的版本中,他们并非简单的伴奏,而是表演的一部分,共同完成整体的叙事。我相信最后的效果一定会很棒!”灯光设计师里克·费舍尔介绍。作为全场音乐“总控”的指挥卡泽姆·阿卜杜拉也对此感受颇深,“我特别喜欢半舞台的这种制作,经由导演的安排,乐队中的不同声部跟剧情发生了互动,也跟演员有了交流。如果他们是在乐池中,那这些都是无法实现的。这是一种类似瓦格纳所贯彻的‘整体艺术’,上交恰好是一个能够把这种风格演绎到完美的乐团。”
近年来,上海交响乐团一直在歌剧领域耕耘不辍,参与制作及演出的歌剧作品不胜枚举。2021年威尔第巨著《茶花女》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其他传世经典如拉威尔《西班牙时光》、莫扎特《唐璜》、柏辽兹《浮士德的沉沦》,以及科幻歌剧《七日》等当代佳作也未曾缺席。理查·施特劳斯的《伊莱克特拉》于上交舞台首登中国,他的另一部人气作品《莎乐美》在这里上演,还有当代艺术家张洹所执导的亨德尔歌剧《塞魅丽》、现代歌剧《切肤之痛》,这些高难度的作品都是上海交响乐团步步探索与打磨的见证。
据悉,除了10月8日在上海交响乐团舞台上的亮相,此版《波吉与贝丝》还将于10月12、13日去到北京,为第27届北京国际音乐节闭幕。上交2024-25音乐季也会继续推出优秀歌剧作品:明年3月,被赞为“世界第一弄臣”的男中音歌唱家列奥·努奇即将来沪,与夏侯金旭、于冠群等明星阵容携手演绎威尔第《弄臣》。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