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人民至上”,勇担文化新使命
2024-10-18 文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今年10月15日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十周年。十年来,上海的艺术场馆和文艺工作者以讲话精神为指引,取得了一批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成果。

  ◆  上海作家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  

在上海作协举行的学习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座谈会上,上海作协原副主席、著名作家孙颙说,生活在上海这座城市的写作者,非常幸运。中华几千年的伟大文明,近现代一百几十年独特的文化生态,改革开放数十年勇做领头羊的先锋精神,都是作家取之不竭的文化宝库。

去年,孙颙出版了一本历史文化随笔《长河千帆过》。这是他多年喜欢阅读中国历史的成果。在他看来,中华文明数千年绵延不绝,其真实的内核,绝对不限于战火纷飞和朝代更替。经济科学的发展,文化艺术的兴盛,都是强大的生命力。成千上万的优秀人物的前赴后继,才铸造了中华历史。“立项之初,我给自己一个目标,每个人物,都尽量品味出他与众不同的文化创造力,体现其在中华历史上的个性。”于是便有了盘古的“天人合一”,苏轼的“儒释道通才”,梁启超的“近现代社会转型期的见证者”等全新的人物观察角度。孙颙透露,去年年底开始,他进入了新题材的写作。这次是一部长篇小说,尽管只写了约十五万字,却深深融入他对处于近现代转型期上海的情感。    

作家、剧作家管燕草这十年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讲好上海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创作了反映工业题材和工人生活的1部长篇小说和3部原创大戏。其中长篇小说《百年海上》,分3卷讲述了武家几代人在1921~2021年100年间与共产党同呼吸共患难、与工厂生死相依的奋斗故事,将一个普通工人家族的命运与历史的选择紧密相扣,细腻描绘了不同时代工人的工作和生活。“用手中的笔把‘人民写在文艺的旗帜上’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管燕草说。

上海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马文运表示,这十年,上海作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14年金宇澄《繁华》获得了茅盾文学奖,2023年孙甘露《千里江山图》又获得了茅盾文学奖,今年马伯庸获得了少数民族骏马奖,小白获得了鲁迅文学奖,再加上之前获得的儿童文学奖,上海的“四大奖”都有了。而且上海目前老中青三代作家队伍整齐,王安忆、叶辛、赵丽宏等老一辈都不断有新作推出,青年作家三三、匪迦、小白、血红,也都是佳作不断。

  ◆  上海艺术场馆坚持“人民至上”的办馆理念  ◆  

十年来,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坚持“人民至上”的办馆理念。作为上海唯一的全国重点美术馆,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策划推出了一系列大型主题性美术展览,书写人民奋斗之志、记录城市发展之果,讲好上海故事、中国故事。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提出5周年,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推出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人民城市——上海现实题材美术作品展览”,将新时代人民城市的伟大实践和卓越成就通过美术作品生动展现在人们面前。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创新推出的“素人策展计划”于今年10月迎来第二季。展览邀请普通市民走进美术馆,从丰富馆藏中挑选紧密连接参观者个体记忆和城市脉动的作品形成展览,在与艺术作品的互动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体验艺术的独特魅力。“素人策展计划”与“人民城市”理念的结合,使得艺术成为连接人民与城市的情感纽带。

十年来,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坚持在“社会大美育”计划的引领下,持续深耕重点美育项目,探索创新城市美育新模式。他们全新推出的高端艺术讲座“中华艺术大家说”持续邀请全国范围知名专家和学者,为公众带去有高度、有跨度、有深度的“艺术科普”;创立的“美术馆现场教学课”系列课程,开展以美术馆为第一教学场所的美育课程,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引领青少年探索艺术、品读经典、参与互动。围绕“何以敦煌”敦煌艺术大展推出的“敦煌”主题公教活动,让观众在聆听专家讲座、亲手绘制敦煌图案中,感受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

值得一提的是,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还通过进一步打破美术馆的“围墙”,把美术作品送进地铁,带进社区。如在地铁南京东路站举办的“新海派·新力量——中华艺术宫青年艺术家推介展”首次将原作送进地铁公共空间;“美在周家渡”社区美育计划把美术馆与街道辖区资源进行深度融合与高质量转换,为广大社区居民送去馆藏佳作等,为居民提供丰沛的文化滋养。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