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膺担当 进博有我|世界青年共同奔赴开放共享,交大“小叶子”整装待发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何奕辰
进博的第七年之约如期而至。如今,进博会志愿服务已然成为世界青年开放共享的平台,展示青年挺膺担当风采的舞台。今年,上海交通大学共选拔80名志愿者,其中有17名往届进博会志愿者。志愿者将分为三个大组服务于进博局、国展中心等单位,开展信息咨询、人流指引、场馆及巴士引导及现场志愿者管理等志愿服务工作。目前,“小叶子”们已经整装待发。其中,还有一名“独此一枚”的来自塞尔维亚的留学生“小叶子”。
◇ 她是来自塞尔维亚的留学生“小叶子” ◇
“小叶子”们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最后的岗前培训。今年这批“小叶子”中,出现了一个既独特又平常的身影——外国语学院研二学生赵丽,她是来自塞尔维亚的留学生“小叶子”。
当被问及为什么想要成为“小叶子”,赵丽的眼中闪烁着光芒。她说,自己学习的是英汉翻译专业,熟练掌握中文、英语和塞语三门语言,相信能以此在进博会中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更重要的是,我想成为巩固中塞铁杆友谊的一颗螺丝钉,在参与进博、服务进博的过程中,让更多人了解塞尔维亚的文化,也将我了解到的中国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说到这里,赵丽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塞尔维亚最大进口国、第二大贸易伙伴。自2018年首届进博会以来,塞尔维亚已经连续6年派团参展,第六届进博会上更是首次以主宾国的身份参会。赵丽相信,今年她的家乡一定会带着更多充满特色的展品来到中国,借助进博会的舞台向世界展现一个更多元的塞尔维亚。“古代9000公里长的丝绸之路不再是一个线形的概念,我的国家将优质的葡萄酒、面包、黑松露等优势产品通过‘一带一路’带到中国,我和同胞们都感到无比的自豪。”赵丽开心地说。
赵丽从小就酷爱中国文化,她记得,小时候妈妈曾给她读过一本关于世界文化的书,当她读到中国的部分时,她就不想听其他的内容了。后来到了高中,赵丽如愿学习到了中文。曾在心里扎根的来中国求学的愿望最后成功开花结果,将她带到了上海。
这名开朗大方的姑娘身上有着许多闪闪发光的“标签”:擅长新疆舞、水袖舞、扇子舞;曾深度参与孔子学院与高中母校的合作项目;两次获得汉语桥舞蹈表演赛冠军……被问及得知自己成功入选“小叶子”后的感受,赵丽只是笑着耸耸肩,“得知入选后我感到很开心,但更多的是在想要怎么把志愿服务做好。”
◇ 从同声翻译到志愿者拥有了更强归属感 ◇
赵丽今年作为国家展展区的志愿者,主要负责相关联络工作,这是她第一次以“小叶子”的身份参与到进博会之中,但去年她曾作为塞尔维亚国家馆的专业翻译者,直接为中塞两国大型企业的经贸洽谈提供高水准同声翻译。
谈及两次参与进博会的身份转换与心态变化,赵丽直言:“去年我是自己一个人坐地铁去的场馆,不免觉得有些孤单。但今年我和很多新朋友一起穿上统一的志愿者服装,一起坐大巴去场馆,共同代表交大为进博会提供志愿服务,这让我觉得很有归属感!”
除了统一的着装和行程安排,学校组织的高水平岗前培训也让她受益匪浅。从往届志愿者经验分享、语言服务技能提升以及志愿服务礼仪指导等方面,让赵丽更加自信地胜任“小叶子”的角色。在她看来,自己参与进博会的意义不仅在于提供服务和帮助,还是一个深入了解中国以及促进中塞之间合作的机会。“希望能尽我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同时也给自己留下一份美好的‘进博回忆’。”
== 数说 ==
交大“小叶子”整装待发
交大今年共选拔了80名志愿者,志愿者共分为重要嘉宾引导组、志愿者人力资源保障组、国家展展区志愿者三大组别。这批“小叶子”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多个院系,涵盖了各个专业领域的学生,将更好地为进博会提供广泛的专业支持。
其中,第27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更是全体加入进博会志愿者队伍,将在志愿服务中展现出他们教育背景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感。与此同时,他们也将在进博会中持续学习成长,锻炼能力,为即将到来的支教工作做好准备。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何奕辰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