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打造人民城市的青春样本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张逸麟
漫步杨浦滨江,奇趣尽收,幸福感如天平的一端,另一端承载着使命感。
5年前的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杨浦滨江考察时,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构建城市治理共同体的变革,自此起步。
城市的核心在于人,城市的未来在于青年。5年来,上海在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过程中,与广大青年结伴,支持青年成为城市治理的主人翁与生力军,实现共建共享。
创新精神决定城市速度。青年人敢想、敢闯、敢拼,敢为人先。5年间,杨浦滨江从工业锈带化身生活秀带,青年设计师们在工业遗存中找寻城市脉络,在水畔花丛中营造宁静,为这片新生的空间注入了朝气与创意。同为一江之滨,双子山为世博情缘带来全新生命力,“模速空间”让AI在徐汇大放异彩。锐意创新将前沿科技、历史记忆与人文景观,融于百公里的“一江一河”岸线。
“绣花功夫”塑造城市精度。城市更新与治理的画卷,少不了豪放泼墨,也离不开工笔细描。杨浦滨江的474块标识牌和60个导览器,从盲文到手语,以及随处可见的无障碍坡道,满足各个人群的诉求。AI食堂里,为消除每份食品0.3克盐的误差,为让顾客排队每次少等2分钟,工作人员反复迭代设备。数字化的背后,是青年服务者们人性化的思考、精细化的匠心。
宜居安居体现城市温度。烟火气、文化感、宜居性,是城市作为有机体的细胞,渗入每个市民的生活,带来暖意。破墙透绿,美妙音符飞入街心花园,上音学子与市民共享美好生活。跨越时代,旧日工厂变身艺术中心、博物馆,从满足工业刚需到为市民提供精神食粮,焕发新活力。都市夜校数百门课程,满足青年多元的文化精神需求。诗与远方,咖啡与茶道,传统与时尚皆可碰撞,孕育出属于上海的文化活水与青春气息。
托举梦想凸显城市态度。“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的租赁体系,解青年住宿之忧;“乐业上海优+”提供30万+岗位,解青年就业之难;贴心的免费直通车,打通地铁到单位“最后一公里”,解青年出行之困。保障青年住有所居、鼓励青年扎根立业、建设青年活力场景、引领青年先锋价值,这是城市打造成就梦想优质环境的满满诚意。
青年有吐故纳新的前沿思维,有锐意创新的十足干劲,有追求卓越的青春品格,之于城市是无穷魅力和无限活力。 期待广大青年,在共建人民城市的过程中共享发展,在托举城市梦想的经历中成就自我,发扬“青合力”,释放亲和力,将这场“青·城”之恋化为新时代人民城市建设的上海样本。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张逸麟
编辑:周晓 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