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青年艺术家“被看见”,第十届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启幕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图
11月6日在海派艺术馆揭幕的第十届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拉开了第六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的序幕,全球艺术品交易市场正式进入“上海时间”。作为今年艺术品交易周的五大展会,以“不止于此”为主题的本届青艺博,正如其名一样,给人无限遐想。
本届青艺博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和上海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指导,由上海市青文联、中共闵行区委宣传部等主办。展览沿用历届版块划分,由两个版块构成,其中“青艺·视界”版块,版块将呈现2024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青年策展人计划成果展。而“青艺·起点”版块作为独立项目将呈现2024第十届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不止于此”招募入选作品展。
2024年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青年策展人计划共收到有效稿件24份,经过评选以投票的形式选出最终两位策展人获得来自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的展览经费、学术和宣传支持,并在海派艺术馆实现各自的展览方案。
也因为有了经费和平台,青年策展人娄馨予这次得意在青艺博现场推出自己梦寐以求的展览“自我即媒介”。娄馨予向青年报记者介绍,在策展的过程中,她邀请到了6位青年艺术家参展,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流速、艺术路径和生命质感。在选题,材料、语言形式上互不相同,虽仍无法涵盖“以自我为媒介”创作方法的可能性,但作为一个观察的提出以及对这类创作方法的关注,已能呈现一些模样。
作为青年策展人计划的另一个幸运儿是周懿。周懿告诉记者,自己的这个名为“信乐可也”的展览灵感来自于中国历史上最知名且影响深远的那次⽂化聚会“兰亭雅集”。在著名的《兰亭序里》有这么一句话“仰观宇宙之⼤,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骋怀,⾜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参展青年艺术家作品被氛围“宇宙之大”“暂得于己”“品类之盛”“死生亦大”四个部分。这四个主题也都出自于《兰亭集序》。作品间隐含的互文关系形成一张非线性的意义网络,并在展览的首尾形成无止境的意义轮回。
而作为“青艺·视界”版块的集中体现,第三届全国青年艺术邀请大展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与闵行区委宣传部、文旅局基于海派艺术馆全新打造的艺术品牌。提升了青艺博的学术含金量,也体现了兼容并蓄纳百川的“海派广度”,以及我们追求卓越 “专业高度”。今年的邀请大展进一步深化艺术家“培青”优选计划的发展,设立“青艺培育基金",为青年艺术博览会中优秀的创作者提供展览策划、资源引入、互融支持、跨界合作等方面的资助。
所以,今年青艺博“不止于此”的主题,也可以被理解为创造各种机会给青年艺术家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记者了解到,现在青年艺术家群体十分庞大,但他们都受到平台缺乏的困扰,没有平台展示自我,也就在业内缺乏话语权,再好的作品也很难出挑。而青艺博无疑就是对这个问题进行“精准攻克”的一项实践。
上海美协副主席、海派艺术馆馆长李磊告诉记者,在过去10年中,青艺博向社会推介了近万名青年艺术家,其中很多艺术家现在在艺术界已经很有知名度。青艺博和上海青年美展、地平线展览等组成了上海发掘培养青年人才的一个平台体系,让更多的优秀青年艺术家能够“被看见”。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