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为中国,持续加码中国市场!医药巨头和进博会的“双向奔赴”
2024-11-10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郭容/图

“我本人就是一位慢粒白血病患者,是创新药物的受益者,我们非常高兴能与诺华达成战略合作,未来,期待通过双方的紧密合作和积极探索,让更多慢粒白血病患者患者将迎来美好的明天。”在第七届进博会的诺华展台,这是新阳光发起人和理事长刘正琛发自肺腑的一番话。

在中国为中国!七年来,这些跨国医药企业见证并受益于进博会的“溢出”效应,不断刷新“中国新身份”惠及更多中国患者和人群。展望未来,他们正通过扩大投资、和中国企业、政府部门合作,孵化扶植优质的本土企业成长,推动更多产品上市,促进产业整体提升。

  牵手    共同倾听患者的声音  

随着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医药产业链的变革,中国市场已经成为跨国医药医疗企业的重要战略重心。

慢性髓性白血病是一种以髓系增生为主的造血干细胞恶性疾病。患者体内大量不成熟的白细胞会干扰正常血细胞生成,进而引发贫血、出血、感染甚至器官功能受损等问题,对生命构成威胁。

“因为深知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面临的挑战和困境,新阳光于2012年全面启动慢粒信息服务和倡导项目,基金会致力于通过一系列支持,温暖患者的诊疗和康复之路。我们非常高兴能与诺华达成战略合作。”新阳光发起人和理事长刘正琛说,作为一名患者,他正是使用创新药物的受益者。诺华是创新药物研发的领先药企,非常重视倾听患者的声音。未来,期待通过双方的紧密合作和积极探索,为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提供更全面、更贴近需求的服务与支持,让更多患者将迎来美好的明天。

从最初的成熟产品销售到创新产品引入,从单纯的引进者到中国创新药“走出去”的输出者,跨国药企不断调整战略和模式,以更好地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诺华是进博会的长期合作伙伴,已连续七年参展。今年进博会,诺华中国与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此次合作旨在共同推进慢性髓性白血病治疗能力提升及支持体系的建立,助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积极支持慢性髓性白血病治疗领域的公益发展,并持续推动慢性髓性白血病治疗效果不断升级。

相信依托双方的资源与优势,通过探索一系列构建更优治疗方案和支持体系建立的合作,致力于改善疾病治疗和管理。”诺华公司中国区总裁兼董事总经理李尧告诉记者。

  创新    将更多创新药物和疗法引入中国市场  

创新是跨国医药医疗企业在华发展的关键词。这些年,跨国药企纷纷加大在中国的研发投入,致力于将创新药物和疗法引入中国市场,满足中国患者的需求。

11月9日,史赛克Mako关节机器人全髋关节置换(THA)4.0正式发布。这是继Mako关节机器人的三大应用——全髋关节置换、全膝关节置换、单髁关节置换在中国全面落地以来的又一重磅升级。

髋、膝骨关节炎的患病率在过去几十年中持续增长。全髋关节置换术被业界相关学者称为“21世纪最成功的手术”。传统手工THA手术的术前规划以X线片为基础。由于X线为重叠影像、放大误差率、易受体位影响等,导致其术前规划准确率差强人意。

史赛克Mako关节机器人是走在骨科机器人创新领域前列之一的机器人,这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HA)4.0系统的升级,增加了脊柱骨盆联动的数据测算,个性化了解不同患者其脊柱对于髋关节的影响,帮助医生在植入体角度术前规划等功能上实现全新升级,给予医生更多手术方案,更个性化的解决患者病痛,提升了手术诊疗可靠性,并显著增强医生的使用体验。

此前,在2021年举办的进博会上,史赛克携当年获批全膝关节置换适应症的Mako首次亮相。今年,Mako又将最新的全髋关节置换术THA 4.0系统带到进博舞台首展首秀。参展进博4年,Mako手术量从首次参展时的1000台快速突破至2024年第四度本次参展的20000台。

进博会期间,视力保健和眼镜制造企业依视路陆逊梯卡集团亮相央视“进博新品汇”平台,发布全球首个平光镜片用于近视预防的随机对照研究。该研究基于集团旗下依视路星趣控平光镜片开展,旨在探索儿童青少年近视预防新手段。

回溯至2020年,依视路陆逊梯卡在进博新品汇向全球首发划时代的近视控制产品——依视路星趣控镜片,在进博溢出效应的推动下,星趣控走过了一段五年奇旅,如今已帮助无数儿童青少年延缓近视进展,看清黑板、自由逐梦。如今,这一产品再迎新突破——基于其平光镜片的研究、同时也是全球首个平光镜片用于近视预防的随机对照研究表明,对于低度远视储备的孩子,依视路星趣控平光镜片可延缓眼轴增长,但需保证每周戴镜时长在30小时以上,并且配戴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这一临床研究由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周行涛、陈志团队带领完成。该项目将有望为部分儿童提供延缓近视发病过程的积极干预手段。

进博会上,依视路陆逊梯卡大中华区专业视觉健康总裁林国樑表示:“我们很兴奋地看到如今星趣控在近视预防领域又有新突破。这意味着近视管理将多了一个新的武器,儿童近视可控更可防,助力实现 ‘关口前移’。”

  本土化    跨国医药医疗企业的新战略  

自首届进博会以来,跨国药企通过在进博会上展示前沿创新成果,加速创新产品引入本土,持续上演的此类“进博故事”和不断外溢的“进博效应”背后,中国已成为全球医药产业链上举足轻重的一环。

医疗健康公司雅培携众多前沿生命科技亮相进博会,其中包括全线医学营养解决方案。此次参展的明星产品包括中国首发的安素倍佳、新一代雅培全安素以及营养自测小程序,旨在更好地满足中国老年人群和康复人群的营养需求,全面助力健康老龄化。此外,作为皇家马德里足球俱乐部及基金会的全球健康科学与营养合作伙伴,雅培展台还特设了皇马互动专区,展示双方在运动和科技相结合的创新合作,持续助力运动员提升表现。

针对中国老年人群的特定营养需求,雅培对原版全安素进行了全面升级。此外,雅培还开发了经中国营养学会老年营养分会评测认证的营养自测小程序,帮助消费者更科学地计算每日所需的营养补充量。

不过,除了引进最前沿的产品外,在中国,雅培致力于培养本土营养学科的专业人才。自2005年起,雅培推出了持续二十年的全营养治疗高级培训课程,旨在帮助中国医务人员深化营养认知,提升临床营养治疗水平。迄今为止,该课程已覆盖超过3万名医护人员,成为推动中国临床营养治疗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土化、创新引领成为跨国医药医疗企业在华发展的新战略。未来,跨国医药医疗企业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与中国医疗行业共成长,为推动“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郭容/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