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来进博?年轻的外国展商这么说
2024-11-10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朱彬 林千惠/文 林千惠/图、视频

在第七届进博会的各类展台,来自世界各地的展商正忙碌着。南非、也门、印度……展台背后,一张张不同的外国面孔,有的初来乍到,有的已连来几届,俨然是老友。为何来到进博?他们给予了不同的故事。

  ◆ 进博可促交流,展示国家产品 ◆  

在灯光的映射下,珠宝展区内的南非钻石闪闪发光,吸引了不少外国观众驻足。“南非钻石是一个钻石品牌,来自南非地区的金伯利。”参展商Kgatliso Manake介绍,进博会期间,他印象最深的事就是,一位消费者带着钻石过来找他们,但他们检测后发现,这颗钻石并不是真正的钻石。他觉得,目前消费者对于钻石还不甚了解。因此,将南非钻石带入进博会,是希望人们了解他们的钻石和珠宝。

同时,他们也非常看重中国这一市场,Kgatliso认为,进博会是一个拉近中国与南非两国贸易关系的重要平台。同时,他希望在两国贸易往来的过程中,不断缩小与中国之间的贸易逆差。南非产品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这点从展位的大小便可以窥见一二。Kgatliso说,这是他们第四次参加进博会,第一次过来时,展馆还很小,每一年展馆都在扩大,他相信,来年进博会他们的展馆会越来越大。

进博会消费品展区内,Kapoor带来了自家公司的珠宝地毯,这些毯子可用做地毯,也可用作装饰。展台墙上,Kapoor将最大的一条珠宝毯悬挂展示。这些毯子上用金铜线镶嵌有各类宝石。他介绍,毯子有不同的大小,上面会绣有不同的样式。手工制作这样一条地毯需要耗费20天左右。

Kapoor是一位来自曼谷的年轻参展商,这是他第一次参加进博会,他觉得,“布展很壮观,中国人非常友好。”这并不是他第一次来中国,在来上海之前,他也曾去过云南昆明。在进博会期间,他已卖出了8至10条。但他更希望这些产品能长期进入中国市场。“明年会再来参加进博会。”他肯定地说。

  ◆ 进博可促合作,展现历史文化 ◆  

天猫国际的展台上,来自美国北卡罗拉纳州的姑娘爱莎引起了人的注意。正忙前忙后的她,出人意料会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和同事、观展人交流毫无障碍。不过,对爱莎来说,说中文不是件稀罕事。12岁时,出于对中国的兴趣,她就开始学习汉语,眼下,她是华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的一名大四学生。这次来到进博会,是因为借着中英文都极好的优势,她获得了为时一周的进博会天猫国际展台的工作机会,工作中她负责接待观展人,替他们介绍品牌,并寻谋愿意与天猫合作的实体商店。

作为一个职场“菜鸟”,以及一个外国人,这是爱莎第一次来进博会,从初来乍到的她的视角来看,进博俨然是一个机会发生地:“有很多国家的品牌来到这儿,其中不乏我之前并不知道的一些品牌。”许多小商店和品牌的出没,这对于电商行业的人无疑来说是一个机会,在进博会上,他们能更为集中地挖掘到许多合作的可能。“在这个进博会上,我可以更多地去了解和吸收这方面的东西。”她坦言道。

而欧侠则表示,进博会是一个向外介绍自己国家文化的好场合。他是一个来自也门的小伙子,接受采访时,他特意在头上系上了也门特有的头巾,展现也门的文化。欧侠已来了中国四年。今年是他第二次参加进博会。为了更好地和中国客户交流,从六个月前,他开始自学中文,如今已能说上一些。

当问起柜台里的商品,欧侠也表现得十分庄重。拿起制作精美、闪闪发光的油灯,又指向背后精致的鹿雕像,欧侠十分庄重地介绍:“这是你们知道的阿拉丁神灯,这是我们那儿的家中装饰,在它们背后,都有我们国家深厚的文化。”在欧侠看来,它们是商品,更是更蕴含了也门特有的文化背景的历史物,这正是他们极力想要传达给中国客户的。而进博会,是展示这一切的好平台。“我们很高兴能参加上海进博会,它规模很大,层次高。如果可以,明年我们也想来这里。”欧侠热情地表示。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朱彬 林千惠/文 林千惠/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