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竞技,200多名青少年决战格斗机器人总决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吴恺/图、视频
最后快速有力地一铲,将对方机器人铲入陷阱区,在11月17日举行的上海市第四届市民运动会格斗机器人总决赛上,14岁的卞瑀喆带着他的机器人“悟空”一路从U14组别八强赛闯进了决赛。据悉自9月起,组委会在上海黄浦、浦东、宝山、徐汇、长宁、虹口等12个区组织了选拔赛,共吸引了来自全市中小学、科技站、青少年活动中心、街镇等单位的1427名选手报名参加,最终216名选手脱颖而出,晋级17日的总决赛。
总决赛细分为U8以下、U8-U9、U9-U10、U10-U11、U11-U12、U12-U13、U14以上及公开组等不同组别。比赛规则简单明了,共分为1V1、2V2及多人对战等多个项目,每个组别拥有一个机器人竞技教学专用赛台,正方形玻璃盒里,两角设有陷阱区域,采用国际标准,3分钟内K.O.或使对方机器人掉入陷阱即可赢得胜利,比赛节奏快且对抗激烈。
随着裁判一声令下,选手们将精心准备的格斗机器人送入赛台对战仓,这些机器人形态各异,仿佛化身为真正的“战斗英雄”。在封闭的对战环境中,选手们手持遥控器,全神贯注地控制着自己的机器人,展现了“人机合一”的默契。
八年级的卞瑀喆已经是第三次参赛,上次比赛他就是U14组别的冠军。他的机器人“悟空”的攻击武器是大铲子。比赛现场,只见他灵活地操纵机器人躲避攻击,同时寻找机会反击。“铲子的优势在于,真的被对方铲翻,只要不掉入陷阱,还是能靠自己翻身。”卞瑀喆面对飞速旋转的转头机器人也有自己的策略,“一般我先按兵不动,等对方先攻击,然后在它高速运转的时候伺机将对方铲到陷阱区。”卞瑀喆平时也学习编程,思维敏捷,而格斗机器人不仅让他提高了战术思维,整个人也变得更自信了。
此次大赛也首次设立了5V5项目,比赛采取三局两胜赛制,现场大屏幕上实时直播对抗,激烈的对抗性和快速变化让现场其他参赛小选手看得激动万分。
机器人竞技(格斗机器人)作为2023年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的表演赛项,已成为上海市第四届市民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之一,是继电子竞技之后热门的科技竞技项目。本次总决赛由上海市体育局、中共上海市市级机关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总工会、上海市体育总会共同主办,上海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上海市体育竞赛管理中心)、上海市黄浦区体育局、上海市青年体育联合会等联合承办。
组委会介绍,参加比赛使用的竞技机器人大多由3D打印机打印而成,融合了科技与竞技,也搭建了一个科学、竞技和创新精神的平台。通过激烈的比拼,选手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创新思维和技术应用能力,还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吴恺/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