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书法篆刻的艺术魅力,2024上海师生硬笔书法篆刻作品展开幕
2024-11-24 文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书法和篆刻是中国国粹,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为进一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美育精神,11月23日下午,“逐梦未来 梦想成真”2024上海师生硬笔书法篆刻作品展在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幕。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采访获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今年12月底,欢迎广大青少年前往参观,共同感受书法篆刻的艺术魅力。

学生作品展现了传承与创新的完美结合

从2019年开始,上海师生硬笔书法篆刻作品展已连续6年举办,汇聚了来自全市16个区大中小幼和特殊教育师生的优秀硬笔书法和篆刻作品。旨在通过师生们的精美作品,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激发对硬笔书法和篆刻艺术的关注和热爱。

本届硬笔书法篆刻展,经前期广泛宣传动员,共收到大、中、小、幼以及特教各学段师生作品6732件,其中硬笔书法作品5734件,篆刻作品998件。经过层层筛选,最终精选出硬笔书法作品190件,篆刻作品160件,共350件入展作品。其中包括了金奖30件,银奖66件,铜奖103件。

这些作品既有对传统经典的深刻挖掘与再现,也有对现代创新的勇敢探索与尝试。师生们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精湛的创作技艺,记录了历史的发展脉络,讴歌了时代的伟大成就,展现了生活的丰富多彩。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作者的心血和智慧,寄托着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追求。

开幕式活动现场,在展厅互动区域,数十位来自上海市莘城学校、嘉定区方泰小学和浦东新区华林小学的学生进行了现场书法和篆刻,前来参观的观众纷纷驻足观赏。展厅内,参观的来宾络绎不绝,大家不时在作品前驻足,相互交流进行点评。

对于本届展览的作品,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原馆长张炜羽评价说,今年的篆刻作品兼具传统文化的厚重感与现代审美的趣味性,“学生组参赛者对篆法的理解已达到很高水平,有些作品甚至表现出了老练的刀法和章法意识。”张炜羽认为,这充分体现了近年来篆刻艺术在校园中的蓬勃发展。

上海市大学书法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张信也表示,今年的作品无论在技法还是形式创新上都有了显著提升,“学生作品中笔画流畅、结构严谨,充分体现了书法的规范与美感,展现了传承与创新的完美结合。”

书法篆刻不仅是技艺传承更是中华文化延续

硬笔书法与篆刻艺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硬笔书法以其刚劲有力的笔触、流畅的自然线条,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每一笔、每一划,都彰显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篆刻艺术则以其精湛的技艺、巧妙的布局、生动的刀法,展现出一种变化无穷、简淡自然的艺术境界。硬笔书法和篆刻作品不仅是对文字的诠释,更是对文化的传承与精神的寄托。

本届硬笔书法篆刻展分为了教师组和学生组两大类别,其中,学生组设五个组别,分别为小幼组(幼儿园到小学二年级)、小高组(小学三、四、五年级)、中学组(含中职)、高校组(含高职)、特教组(特殊教育)。

就读于上海市南汇中学的严善翔获得了篆刻中学组的金奖,自6岁开始学习书法和篆刻,严善翔即展示出了非凡的天赋,2014年,在开始学习还不到一年的情况下,他就在多项书法篆刻比赛中崭露头角。十年来,怀着对书法篆刻的热爱,严善翔已经成为各类书法篆刻比赛的“得奖专业户”。

“一笔一划,书写人生;一字一句,传承文化。书法篆刻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中华文化的延续,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艺术的魅力。”严善翔说,自己喜欢书法篆刻,因为它让自己了解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每一笔每一划都富有哲理,每一次练习,都是一次与历史的对话,“书法篆刻不仅教会我如何写字、创作,更让我明白了什么是专注、耐心和坚持。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增强自己的创作能力,力争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中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

多年来,在上海市教委的指导下,上海市艺术教育委员会致力于推动书法、篆刻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校园中的传承与发展,积极推进“硬笔书法进校园”“篆刻艺术进校园”工作,旨在培养师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上海市艺教委主任陈克宏表示,未来,市艺教委将持之以恒推进书法、篆刻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不断推进师生美育素养的提升,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