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创新让青年影响社会,上海青年社会组织交流展示活动举办
青年报·青春上海实习生 赵诗雨 记者 丁文佳
从“沪江人”到“护江人”,推进渔村转型发展;传递阳光理念,吸引志同道合的公益伙伴;发掘壮大青年骨干,扩充社区“伙伴团”……11月24日,2024年“青年影响社会”上海青年社会组织交流展示活动举行。活动聚焦青年社会组织的实践案例,邀请历届“青马工程”社会组织班学员代表、青年公益领域代表、共青团“伙伴计划”示范项目的实施组织代表齐聚,分享各自发光发热的青春故事,并共同探讨青年公益力量在社会建设领域的创新与成长之路。
◆ 深耕“伙伴计划”团聚帮助更多青少年 ◆
上海徐汇区豆豆公益发展中心联合创始人谢歆,以“四则运算”为线索,生动讲述了“伙伴计划”在徐汇区的实施情况。“加号”代表团市委的支持与助力,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还精心准备了爱心教具包,为项目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减号”意为“负”,谐音“赋”,寓意双向赋能,通过“团团活力圈”平台,豆豆公益不仅促进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还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乘号”代表品牌建设和子项目的结合,通过一系列以青少年兴趣和职业需求为导向的活动,搭建了一个由共青团引领,家庭、社区、学校、企业及青年社会组织多方联动的平台。“除号”意味着浓缩与余数,以青少年为核心、以高质量活动为杠杆,促进青少年综合素养提升,撬动更多社会资源整合。“聚光成炬”,谢歆鼓励更多有志青年加入到青少年成长的行列中来,共同为青少年的未来贡献力量。
怎样让邻里关系从淡到浓?如何让更多孩子建立社区内的友谊?这是上海携手同行青少年发展中心试图解决的问题。发展中心理事长杜量以“活力上海 团聚青春”为主题,分享了参与共青团“伙伴计划”示范项目的心得。他指出,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儿童的邻里关系需要加强。携手同行青少年发展中心不断探索如何将各类活动与孩子的生活紧密相连,从而吸引更多青少年的参与,帮助青少年减少对电子设备的依赖,加强社区与青少年之间的联系,构建邻里间的温暖连接。
◆ 用创新奏响青年与公益的双重奏 ◆
上海崇明沐昕社区公益服务中心的理事长张楠以《文化振兴在乡村振兴中的持续创新作用》为主题,分享了崇明地区渔村文旅振兴的案例。面对禁渔政策对崇明小渔村带来的变化,张楠采取了创新策略,从村民的兴趣出发,组织了“我们村才能办的比赛项目”——补渔网大赛,迅速拉近了与渔民的距离。随后,张楠带领团队启动了“渔益季”村居自制特色项目,包括开设渔趣公益课程、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渔趣文创产品、举办多样化的公益活动,并致力于记录和传承渔民的故事,旨在让更多人了解这片土地的文化与历史。张楠的分享不仅展现了青年社会组织的力量在乡村振兴中的巧妙作用,同时也强调了文化在其中不可或缺的价值。
多年来,美滋润心·青年十八年公益计划帮助了无数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家庭,发起人于蕴琦分享到,“公益并不是只有少数人参与,只要有爱心,人人都能加入。”在谈及她对青年公益的理解时,于蕴琦表示:“我们建立青年人之间的联系,看到彼此的梦想和抱负,坚定地站在伙伴身边,助力他们站上更大的舞台,带动更多人前行。”
此外,本次交流展示活动还邀请了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以“流动儿童宝藏小屋”为例,交流了青年社会组织参与互联网众筹的工作情况。来自上海子鹊应急救援队队长洪运寅、上海至善青年发展服务中心季明律、志愿者代表张田园,围绕青年社会组织如何开展志愿服务,以微论坛的形式进行了讨论和分享。
青年报·青春上海实习生 赵诗雨 记者 丁文佳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