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健康科普年度触达百亿人次,超7000万点赞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当前,健康科普已成为与临床医疗、疾病防控相辅相成的健康第三大供给系统,医疗机构与医务人员是健康科普的“主阵地”与“主力军”。
2024年上海市医疗机构与医务人员健康科普影响力排行榜最新发布。据统计,2023年全上海医疗卫生机构健康科普累计获得百亿阅读数与播放量,超7000万点赞量。
现场发布医疗机构健康科普影响力指数排行榜50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科普影响力指数排行榜50强、医务人员健康科普影响力指数排行榜100强、区级医疗机构健康科普影响力指数排行榜30 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健康科普影响力指数排行榜50强,以及八大新媒体平台的健康科普影响力指数排名前五。
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市爱卫办组织市健康促进中心、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开展的医疗机构与医务人员健康科普影响力评价工作,旨在推动全市医疗机构与医务人员更积极参与健康科普,扩大优质健康科普资源供给。
自2022年11月在全国首次发布医疗机构与医务人员健康科普影响力指数排行榜以来,上海持续三年深入推进这项工作,并已成为《上海市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条例》健康科普影响力评价的一项制度性安排。目前包括36家市级医疗机构在内,全市共有414家公立医疗机构连续三年参与健康科普影响力评价,实现公立医疗机构全覆盖,并吸引部分社会医疗机构参与。全市医务人员科普热情空前高涨,2021年-2023年,医务人员参与度分别递增46.6%和69.9%,尤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2023年较上一年度递增334.2%。
上海市爱卫办副主任、市卫生健康委健康促进处王彤提出,这一指数排行榜是上海发扬“首创”精神,在健康中国科普行动中的创新。未来,可探索建立反映科普效果的反馈机制,完善评价体系,提升科普质量,同时指导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组织策划,鼓励科普创新,造就科普品牌和科普系列,吸引更多市民广泛参与。
上海市爱卫办主任、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陆韬宏表示,本市将持续优化健康科普影响力评价工作,建立健康科普影响力常态化监测体系;创新健康科普影响力指数评价方法和手段,探索构建健康科普效果动态反馈机制;加强专业支持,提升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及医务人员健康科普能级。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