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后亮相“元宇宙”大赛,在张江数链碰撞创新火花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吴恺/图、视频
无人机在城市上空穿梭飞行,一场元宇宙会议在数字会议空间召开,当你戴上头显设备,虚实世界一键切换……这就是在张江数链(元宇宙)创新大赛总决赛现场所呈现的未来数字场景。作为浦东新区元宇宙标志性赛事,由上海浦东软件园主办的“数创无界 链动未来”第二届张江数链(元宇宙)创新大赛总决赛于11月28日落幕。记者看到,来参赛的团队里不少都是05后。
05后亮相“元宇宙”大赛
// 团名就很05后 //
“野生松子队”,是来自华东理工大学的刘清扬和周兴的“团名”。他们描画出的“元宇宙”是赛博世界的浦东软件园。带着“未来科技不仅是工具,更是生活”的理念,他们在现有浦东软件园的建筑布局基础之上,展开了大胆的想象,将前卫的赛博风格和未来都市的元素巧妙融合,对园区内的各个场所进行了重新定义。
早起通勤,虚拟货架上被投放了咖啡、牛奶等早餐,上班时段,虚拟货架又被替换为园区企业的展牌。下班了,蔬菜水果开始出现,一旦下单,穿梭于园区上空的无人机配送系统就获直接送到你的手中甚至家中。园区的夜晚也不再寂寞,通过闪烁的霓虹灯外面,夜晚的实验室外壁一晃变为科技与艺术交织的秀场,不仅能享受音乐与科技,也能在虚拟机械上感受动态运动。
“我们尝试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为共享空间赋能,这样的共享空间不但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消减了企业的管理成本,还体现了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刘清扬说。现场,他还邀请评委老师带上他们准备好的VR眼镜亲身体验一下所构建的360度未来场景。
2005年的刘清扬和2004年的周兴都是华东理工大学的大二学生,刘清扬是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周兴则是艺术设计学院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队名“野生松子”是因为周兴很喜欢吃松子。这次是他们第一次参加类似的比赛。“感觉现场氛围很好,也很新奇。”
刘清扬告诉记者,因为作品需要AI生成的元素,他们花了两天时间来到现场采集图片资料,最后收集了超过10G的素材,从中挑选出来认为最能体现出生活场景的和作品主题的,“满意的只有20%。”再通过AI工具去生成,然后剪辑成视频。
而参加比赛后,让这两位才大二的学生对AI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深入地了解到AI对于我们当前产业的应用,在我们生活当中能够起到的作用,也深刻体会到AI对于设计行业的非常大的助力,因为以往要设计出这样一个视频可能需要一个月甚至更久,但是我们现在通过AI可能只需要短短几天就可以把基本框架全部搭建出来了。”刘清扬说,无论对于他目前的学业还是未来的职业等,都有很大的启发。
评委通过VR眼镜观看选手作品
// 培育元宇宙生态 //
记者了解到,随着空间计算、感知交互、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让元宇宙成为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新赛道和新引擎。作为上海市推出的元宇宙特色园区之一,浦东软件园自2023年起联合产学研学等单位联合打造张江数链(元宇宙)创新大赛,进一步赋能元宇宙在城市生活、园区空间及文旅体验方面的应用场景建设,激发青年创新者的智慧火花,共同在碰撞中探索元宇宙技术的无限可能。
今年10月11日,首个市级元宇宙组织——上海元启元宇宙产业促进中心(筹)正式揭牌,上海浦东软件园担任中心监事单位,旨在进一步推动元宇宙产业生态聚集、创新成果涌现。“浦东软件园作为张江数链的核心承载区,已集聚了元宇宙生态企业500余家、创造了超400亿元的产值,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元宇宙产业生态。”上海浦东软件园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聂影表示,“通过创新赛事的举办,我们希望能够挖掘和培育更多的元宇宙创新人才和项目,将张江数链打造成为‘科技+艺术’深度融合的特色产业园区,持续在元宇宙的浪潮中引领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自8月8日大赛启动以来,来自全国各地近160支参赛队伍踊跃报名,最终专业赛道与创新赛道共计21组作品脱颖而出,参与总决赛的角逐。最终,个人选手万世龙作品《智界之旅-祖冲之园的生态进化》荣获A赛道黑钻奖,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吕彬灏作品《智域未来 祖冲的虚拟交响》荣获A赛道金钻奖,东华大学冯艺颖作品《绫织·Liz》荣获B赛道黑钻奖,上海联宠智能科技学院刘越作品《CAITLYN》荣获B赛道金钻奖。大赛的获奖作品也将在张江数链特色展厅中进行集中展示。
据介绍,本次大赛集结了包括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华东理工大学虚拟现实教学实验室、东华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火星时代等十余家高等院校及行业机构。作为深化产学研融合机制的生动实践,张江数链将持续引入元宇宙创新企业与高校资源,融合“科创赛事+高校课程+应用场景”等形式,实现从“服务人才”到“引领人才”的升级,搭建元宇宙全产业链的人才体系,为创新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吴恺/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