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新型工业化成效显著,积极构建一批新的增长引擎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为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打响“五大行动”品牌,市政府新闻办与市经济信息化委联合组织“每月一访”集中采访活动,聚焦上海新型工业化工作“一区一特”,以“集群·新工业”为主题,采访16个区相关企业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的特色实践。
今天举行的“一区一特”青浦区新型工业化媒体采访活动中,青浦区表示,按照上海市大力构建“3+6”“4+5”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要求,该区聚焦先导产业、巩固优势产业、布局未来产业,全力抓好梯次培育、接续发展,构建一批新的增长引擎。
▋▎ 聚焦先导产业,巩固优势产业,布局未来产业
青浦区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林玲介绍说,在产业布局上,青浦聚焦先导产业。制订专项政策推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三大先导产业健康发展。集成电路产业集聚了海思、宏茂、精测半导体等重点企业25家,产业规模超300亿推动形成以集成电路设计为主导的创新体系,建设成为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重要的研发、设计和制造基地。生物医药着力打造“1+2+X”生物医药产业布局,集聚了辰光医疗、赛伦生物等上市企业在内的规上企业100余家,产业规模213亿元,将加快推进与临港集团合作建设生命科学园,坚持“制造+研发”融合、“药品、器械”并举、强化AI赋能,重点发展AI制药和数字医疗两大领域。人工智能产业集聚了爱仕达智能谷、福赛特、捷勃特等60余家重点企业,产业规模近200亿,发挥“长三角机器人+产业链青浦创新中心”作用,重点发展自动控制和智能计算两大领域,丰富基于大模型的智能机器人、智能传感器、工业互联网等应用场景,加速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巩固优势产业。新材料产业现有规模约430亿元,依托金发科技、普利特等头部企业带动,重点提升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和高性能复合材料,着力打响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品牌。时尚消费品产业集聚了一批上市企业和龙头企业,制造业规上产值约300亿元,将继续打造“三品”战略示范城市品牌,重点发展精致食品和化妆美品,助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江南美妆产业研究中心建设。高端智能装备产业规模约700亿元,将聚焦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特色赛道,目标到2030年打造成千亿级产业。
谈及布局未来产业,林玲介绍说,青浦在低空经济赛道成立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加快制度建设、基础设施规划、空域、试飞航线和应用场景申报,打造“1+4”低空经济特色产业园;强化国家级的北斗导航特色产业基地带动作用,建设低空信息网络平台。新一代通信产业赛道,围绕新一代通信设备及华为产业链紧密合作型企业开展招商,形成产业研发生态圈。新能源开发和储能赛道,鼓励融合智电等龙头企业参与行业标准建设,通过市区协同机制,帮助企业拓展应用场景。
▋▎ 青浦区已配备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
青浦是上海唯一与江苏、浙江两省同时接壤的行政区,区域总面积668平方公里,截至2023年末,青浦区常住人口127.88万。青浦区作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长三角一体化、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三大国家战略叠加赋能区,具有对内辐射长三角、对外链接全球的区位优势。到2035年目标为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枢纽门户,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开放枢纽门户功能全面增强,“上海之门、国际枢纽”城市品牌效益不断凸显,成为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长三角枢纽城市和示范区中心城市。
林玲介绍说,为发展主导产业,加快制造业集群化发展,推动制造业数字化发展,青浦区已配备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相继制定了《青浦区特色产业园区(平台)创建认定及发展扶持管理办法》《青浦区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扶持办法》《2024年长三角数字干线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之青浦区软件信息服务业扶持项目指南》等政策文件。如对于建设智能工厂、开展数字化诊断、技术改造的企业给予资金补贴;对于节能降碳、产业结构调整、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等推进降碳发展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优质企业培育方面,支持优质企业做大做强、服务机构做专做精、支持发展服务型制造;重点产业发展方面,对于生物医药、空间信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重点新兴产业在规模发展、购建房、研发等发展环节上给予资金支持;集群化发展方面,鼓励特色产业园区争创建;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方面,围绕知识产权保护、促进质量提升和标准体系建设等设置资金扶持,并对专精特新、高新技术、“小巨人”企业给予资金补贴;科技创新方面,支持企业开发互联网新技术,对企业在软件信息开发项目上给予资金扶持。
▋▎ 新型工业化成果显著,青浦创新氛围更为浓厚
据统计,青浦区今年1-10月规上工业产值实现1428.64亿元,可比增长2.6%,同比增长1.4%(八个工业大区排第二),前三季度工业增加值283.4亿元,同比增长3.3%,比全市平均高出2个百分点。
据悉,青浦结构质量稳步提升。形成了2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青浦区北斗导航产业集群、青浦区数字物流产业集群)、1个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上海青浦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特色产业基地)、4个市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青浦区北斗导航产业集群、青浦区数字物流产业集群、青浦区数字信息产业集群、青浦区数字应用产业集群)等重大产业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青浦这些年的创新氛围更为浓厚。依托企业技术中心开展产业关键技术攻关、突破“卡脖子”制约、提升业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相关专利、软著等知识产权数量不断增长。已建立区级企业技术中心104家、市级75家、国家级2家。有效高新技术企业1100家,市科技小巨人(含培育)企业累计148家。
截至2024年9月,青浦区有效专利达到4.57万件,同比增长1.9%;其中:发明专利增长26.81%。截至2024年6月,高价值发明专利同比增长26.02%。经认定备案的科技创新创业载体达43家,其中市级以上孵化器21家;11个项目被认定为2024年市级“智造空间”优质项目,占全市比重达19%。
“不仅如此,我们还出台企业梯度培育工作方案,对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给予3万、15万和50万的一次性奖励。”据林玲介绍,目前青浦已成功培育市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128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56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4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4家独角兽企业和2家独角兽潜力企业,上市企业36家。
据悉,青浦正在逐步建立绿色制造体系。动态更新绿色制造体系培育库,协同市级条线加强对拟创建企业的走访调研和工作指导。累计创建绿色工厂17家、绿色园区1个、绿色供应链2条、绿色产品7个、零碳创建工厂1家,其中国家级绿色工厂6家、绿色供应链1条、绿色产品3个。挖掘和培育绿色低碳企业和场景。上海置信电气非晶有限公司、妮维雅(上海)有限公司入选上海市2023年度第一批工业通信业碳管理试点名单,上海置信电气非晶有限公司的油浸式非晶合金闭口立体卷铁芯配电变压器入选上海市2023年度绿色低碳技术产品名单。推动氢能产业发展,推进示范项目应用,首批氢燃料电池车在青浦工业园区上线试运营,9辆氢燃料电池车正式投入到园区的7条接驳班车运营路线中。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