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王振义今迎百岁寿辰,新编原创大师剧《清贫的牡丹》致敬百岁院士
2024-11-30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11月30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王振义院士迎来百岁寿辰。当天,“功勋·国之脊梁”新编原创大师剧《清贫的牡丹》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懿德楼三楼大礼堂首演。

  //  用话剧演绎大师传奇人生  //  

《清贫的牡丹》源自王振义院士家中一副油画,牡丹着色淡雅并冠名清贫,看似矛盾,却蕴藏着深刻的道理:做人要有不断攀高的雄心,同时要有正确对待荣誉和自我约束的力量,对事业要看得重,对名利却须看得淡。

该剧作为上海市第一部原创大师剧,此前已连续13年在医学院上演20余场,观演师生近万人。为了此次新版话剧首演,学校对其进行了全方位的改版升级。通过现代舞台技术,焕新了舞美、灯光和道具,用全新的舞台演绎方式,呈现更好的视听效果;加入更多关于王振义院士的生动细节,将王振义院士求学经历、上山下乡、医疗服务、科学研究、教书育人一一展现,并穿插了他与妻子谢竞雄医生感人的爱情故事,让观众走近大师的精神殿堂。

话剧的所有演职人员,都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和附属医院的师生医务员工本色出演,其中有临床医生,有一线教师,有辅导员,也有医学生。近两个月来,他们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紧锣密鼓地投入到角色演绎中,精心打磨表演细节,近距离感受大师精神和家国情怀。对于每一位参与者来说,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大家更加深刻地理解“牡丹精神”的实质。因为在他们心中,这是自己给王振义院士百岁生日最好的祝福和礼物。

王振义院士的扮演者、附属仁济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医生杨润感慨地说,话剧出演,让他的学医初心愈发坚定,最终选择了重症医学作为自己的职业方向。王院士妻子谢竞雄的扮演者、在读博士生研究生董媛媛表示:“王院士的精神是做科研路上的一盏明灯,让自己认识到只有坚定信念、不慕虚荣、淡泊名利,才能在科研的道路中勇敢坚定地走下去。”

在排练话剧过程中,话剧导演、上海戏剧学院雷国华教授为医学院的演员们感到骄傲,也一直在感受着王振义院士的牡丹精神,他不慕虚荣,淡泊名利的崇高品质,正是推动社会与个人成长的强大助力。

  //  用经典传承大医牡丹精神  //  

“清贫是我的选择,我们选择对生命敬畏,追寻医学之光,像牡丹般热烈……悠悠长河,滚滚年轮,甘做清贫的牡丹花开。”

在话剧的全新演绎和演员的倾情表演下,在视觉和感情上给予现场观众极大的震撼。演员们精彩的演绎感人至深、催人泪下,使得观众们的情感随着剧情的展开而起伏,银幕背景上,一朵色彩淡雅的牡丹正傲然绽放,而场下掌声如雷,观众们眼中也泛起了泪光。通过观剧,大家深刻体会到为医者、为师者所肩负的责任;体会到唯有敢于挑战、敢于创新,坚定信念朝着目标奋进才能收获成功;体会到唯有不慕虚荣、淡泊名利,寄高洁志向于清贫生活,才能真正品尝成功的喜悦。

今天,附属中学、附属小学的学生代表也来到现场观看了整场话剧,他们纷纷表示,在王爷爷百岁寿辰之际观看了话剧,深切地感受了王爷爷对病患的大爱,对医学的执着,幼小的心灵中升腾起无比崇敬之情,衷心祝愿王爷爷生日快乐长寿!

作为舞台上的思政课,《清贫的牡丹》是新生入学思政教育的重要一环,是医学人文教育的生动一课,成为传承新时代交大医学院精神品格的重要表现形式。全体交医人将持续以王振义院士为榜样,秉承“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办学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健康篇章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首演结束后,上海市副市长解冬,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王平,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沈炜和交大医学院党委书记江帆等一行专程前往王振义院士家中慰问,向王振义院士致以崇高敬意。王振义的学生,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赛娟也来到王振义院士家中,一同为他庆祝百岁生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