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女儿
2024-12-01 生活

青年报记者 郦亮/文  贾英华/制图

百岁之龄的叶嘉莹先生走了。要写她的纪念文章,竟有点不知从何下手,这种情况在过去是极为罕见的。

写叶先生的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就可以写一本书。写她以西方文学理论解释中国文学问题的研究,可能也是一篇万字长文。即便是写她一生对荷花的痴情,那也是幽婉缠绵,有的好写了。

叶先生的百年人生过于壮阔了,壮阔到随意找到一个切面,就会把人吸引进去,以至于不能自拔。在文坛,尤其是当今的文学界,拥有这样人生的人何其之少。有的人生前洋洋洒洒几十本书、数千万字,到头来可能几百字的短文也就概括了。而叶先生的代表作一个手数得过来,但要写其人生,却又着实令人无所适从。

我将这种人生的壮阔称为“诗性”。叶先生的一辈子就是一首诗,而且是一首类似于汉乐府《长歌行》这样的古体诗。在诗里,所有人都可以看见一种坚忍、执着、才情、自我沉醉,甚至于,一种少女感。这是何其难得的人生?我们为与这样诗性的人生曾经有过交汇而感到庆幸!

叶先生自己写诗,研究诗,她也希望今天为浮躁所困扰的人,也能写诗,热爱诗。几个月前,在先生迎来百岁生日之时,她说,“古典诗词里有很多美好的意思,给了我很多鼓励。我平生喜欢古典诗词,诗词与我天生性情相近。”她还说,“我像一个蚕,‘不向人间怨不平,相期浴火凤凰生。柔蚕老去应无憾,要见天孙织锦成。’祝大家学习诗词快乐。”

快乐地学习诗词,这便是对叶先生最好的纪念。

青年报记者 郦亮/文 贾英华/制图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