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园路大草坪上,“长”出了多巴胺色大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图
人的一生中会打开很多扇门,家门,校门,或是心门。每扇门的背后,需要自己去体悟喜怒哀乐。这个周末,长宁区愚园路大草坪上“长”出了多巴胺色质感大门,“HELLO门”“幼稚门”“抱抱门”“未来门”等一扇扇门的装置构成了2024年嘉定区“爪哇社”艺术治疗康复作品展暨公众心理健康促进主题宣传活动的一部分,走进每扇门,联结艺术与心灵,联结过去与现在,帮助人们理解精障人士,关爱心理健康。
周末的愚园路上,游人如织,不少青少年被愚园路大草坪上的大门吸引。打开蓝色“HELLO门”,道一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亲爱的小孩:祝愿你,成为星星,在人生某一段暗夜里,为自己发光。”这扇橘黄色的“幼稚门”可以让市民变回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去认识和理解世界。
紫色的“抱抱门”上不仅写有“时光握手,与岁月言和。敬一杯过往,敬一杯自己。”门上还有一个转动装置,犹如哆啦A梦头上的小风扇,仿佛可以带人去往任何地方。而跨入这扇“抱抱门”后,能看到几幅以《镜中的自己》为主题的作品,绘画作品融入了软面镜,它们来自嘉定区精神卫生中心的住院患者。这个“镜中我”,是他们儿时的同伴、童年的自己、心目中的父亲,也是破碎的自我。展览作品传递的信息也启发着每一位观众自我观照。
“叮铃——” 站在嫩黄色“治愈能量门”前,轻轻摇一摇铃铛,观众就能从门上的小窗口得到一张治愈能量纸,“喜欢自己,比喜欢世界更重要。”“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小纸条上写有充满温暖力量的积极心理学话语。这个互动装置收获了很高的人气,不久就排起了队伍,大家驻足欣赏,领取治愈小纸条,拍下这一刻的美好。
“我们希望通过一扇扇门,来关照自己,拥抱自己。”上海市嘉定区精神卫生中心社工部副主任陈婷婷介绍说,平时他们面对的患者都有心理障碍或是心理困扰,他们的目标是发掘患者生活中的能量和优势,让他们重拾希望。“这也是积极心理学的一种,强调无论如何内心要保有希望。”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作品展特别设置了《心灵会客厅》专场活动。上半场,嘉定区精神卫生纪录片《心门》在区外首映,直扣人心。专家和主创与参加展映观摩的市民朋友畅聊、对话,一起深入理解精障人士的生活困境与需求心声,探讨如何才能减少精神疾病污名、建设友好融合社会。下半场的艺术疗愈工作坊则邀请亲子家庭用白纸、彩笔等绘画材料,创造出一片独属于自己家的“疗愈花园”。通过艺术的方式,青少年和家长一起探索情绪和心理解压的技巧,发掘家庭的故事和优势,拉近彼此的距离,在美好的体验中发现内心的力量与爱的联结。
活动由嘉定区精神卫生中心、嘉定区爱国卫生和健康促进指导中心主办,主办方希望通过“爪哇社”展览,更多人打开这世界的门,一起破除隔阂,彼此拥抱。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