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文创学院2024艺术创意谷项目开启,国际访问艺术学者活动驻地艺术展对外展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曾雅蓉
科技创新与文化自然的关系正成为海内外艺术创作和探索的热点领域。由上海交大文创学院举办的第七届ICCI ART VALLEY艺术创意谷项目“河流之歌:人类世的回响 Song of the River- Echoes of the Anthropocene”艺术展即日起至12月4日在碳素厂文创园区展出。
值此之际,来自多个国家的艺术访问学者齐聚上海,共同探讨人类自然的发展变迁和数字时代虚拟世界的艺术碰撞,以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视角,探索构建新的艺术生态圈。
其中,日本艺术学者安西刚(Tsuyoshi Anzai)延续过往的研究,结合驻地期间的灵感,通过一系列基于生态视角的多重实践,展现人与自然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和紧密联系。展览期间,观众对作品每一次的触碰都会重塑作品形式,使得作品在艺术家和观众的共创中获得新生。
塞尔维亚艺术学者米力加·帕亚克(Milija Čpajak)通过深入研究海派文化与自然的内涵,以作品“黄浦之乐 Huangpu delights”折射出当代青年艺术家对文化探索的使命。他以极具代表性的东方淡水蚌壳与西方洛可可风格装饰融合再创,构建独特的跨文化视觉语言,生动展现自然与人类文化在全球背景下的互动交汇。
意大利客邀艺术家洛伦佐·马利尼(Lorenzo Marini)的作品描绘了一种普世语言,展示当代语言逐渐向视觉化演变的趋势,象形符号正逐步取代传统的文字,反映品牌与标志对生活的渗透,以及流行文化传播带来的更多可能。
当下,数字技术媒介的迅猛发展,让艺术表达更加多元。法国的艺术学者蒋茜茜(Célin Jiang)通过人工智能生成的动态影像与音乐相结合,营造出一幅流动的视觉诗篇。她的作品以自然与数字技术交织为主题,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一条永不停息的河流中,聆听着关于生存与变迁的低语。这不仅是一种生命形式的表达,更是对技术时代中自然之美的歌颂。
德国的访问学者卡洛·科林斯基(Carlo Korinsky)的作品基于核天体物理学的数据,通过多媒体技术呈现出宇宙与地球之间的深层联系。他利用科学数据和先进的视觉技术,打造了多层次的艺术体验,展示科学与技术的完美结合,为观众提供理解宇宙奥秘的全新视角。
面对国际艺术生态的多重挑战和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文创学院根据产业价值链和市场需求整合全球优质资源,立足于数字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坚持“国际化、学科交叉、产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特色,以培育具有“创意、创新和创业”精神的文化创意产业领袖人才为使命。本次文创学院“ICCI ART VALLEY艺术创意谷”品牌项目与学院硕士研究生课程《Digital Curatorial Management》紧密结合。此外,学院《创意、创新与创业—创意实践》《人工智能装置艺术》等多个课程聚焦前沿技术与艺术内容生产,全流程互动教学,重在培养实践型产业领军人才。
艺术创意谷已成功举办七年,还通过开设艺术讲座及工作坊,为提升公众艺术素养水平,为高校创新教育路径提供新视角。项目发起人,文创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张伟民表示,艺术生产已成为国际文化产业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不仅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全球文化交融互鉴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今后,学院将持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文化传播,为推动新时代文化产业繁荣发展贡献交大文创人的智慧与力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曾雅蓉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