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共创首家无光咖啡体验店,在看不见的地方真正看见全世界
2024-12-04 上海

无光咖啡体验店。

昨天,中国首家盲人创业咖啡店在上海兴业太古汇开业,该店由6位盲人咖啡师共同创办,意在让更多人了解盲人世界,拉近残健友好距离。

青年报见习记者 朱彬/文、图

  互换角色  

   在黑暗中品味一杯咖啡

12月2日午后,青年报记者来到兴业太古汇LG1层,在两家明亮开放式的店面中间,有一堵黑色的墙面,墙上嵌有“give & take”字样。走近会发现,这堵墙上有一扇门,门内是一家沉浸式体验的咖啡馆,它通向盲人的世界。触发开关,门打开即是一道玄关,头顶幽黄微弱的灯光是为了让顾客逐渐适应黑暗的环境而设。在正式进店之前,门口的向导员提醒将发光物品放进储物柜,并询问是否恐惧黑暗环境,在得到否定回答后,便会发放一根导盲杖。打开另一扇门,便进入了无光的世界。

思颖是六位创始人之一,也是这间盲人咖啡店的主要策划者、设计师。她十多岁时由于某种原因从光明的环境进入到无光的世界,“无所适从”是她当时的感受,但据她本人回应,现在已“慢慢习惯了”。突然进入到黑暗环境给人的不安全感原来同样也是盲人的真实感受,他们并非不害怕,只是已经习惯了这种环境。

“往我的声音方向来”,思颖温柔却有力的声音在前方指引,在黑暗中行动存在一定难度,虽然不到五十步的距离,却完全要靠声音提示。“餐桌在您的右手边,请往您的右手边慢慢走。”在思颖的引导下,记者摸着桌椅慢慢落座。店员和顾客均处在黑暗的环境下,如何保证正常有序运行呢?“在前期策划时,我们便考虑到了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并采取了一些措施。”思颖介绍道,“在进出方面,一条道进一条道出,按照普遍通行规则,行人皆靠右边走。”他们为了熟悉店内的环境和服务的流程,在正式开业之前已经“模拟练习了几百遍”,逐渐形成肌肉记忆。另外玄关处,还安排有4名可视工作人员协调,同时预防突发状况。就在说话的工夫,咖啡已被端到面前。“您的咖啡,在您前方的桌子上。”桃子的声音在头顶右上方响起,她也是其中一位联合创始人。

  彼此看见  

   在这里,由我们帮你带路

六位联合创始人基本是90后,此前都在熊爪咖啡店工作了数年。对于制作、出餐、打包等一套流程,他们早已熟记于心。1999年出生的双胞胎殷天保、殷天佑是全国唯一一对盲人咖啡师兄弟,他们现在制作一杯咖啡仅需要40秒。除了制作咖啡,他们甚至还隐藏了多项技能。12月1日,哥哥天保参加了上海马拉松,跑出了4小时04分43秒的成绩,这一成绩较央视主持人朱迅4小时56分的成绩更快。思颖在工作之余,还是一名博主,有时会借助电脑手机的屏幕识读技术剪辑视频音频,将其发布在社交平台上。桃子自学考了心理咨询师和SCA咖啡师证书。

对于他们来说,制作咖啡并不难,真正的难题是社会性融入。熊爪咖啡创始人天天认为,残障人士较少出现在公共场合,部分原因是由于他们很难找到工作。他希望为更多残障人士提供就业岗位,如今,熊爪咖啡有60多名残障工作人员,涉及视障、听障、肢体残疾人士、孤独症人士。其中包括全职和兼职人士,占企业全体人员的90%。“在没有成为咖啡师之前,我们一般都待在家里不怎么出门,只和自己的家人待在一起。找到工作之后,一周上5天班,接触社会的机会逐渐变多了。”思颖告诉记者,“此次打造这家店,就是想让顾客沉浸式感受我们的世界,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在盲人咖啡店,顾客和我们可以短暂地互换一下角色,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被帮助的一方,而在这里,我们也可以帮你们带路。”

用餐结束后,思颖带领顾客往门口走。玄关的微光再次照在眼前,这时记者才能看清她,一位高个子姑娘杵着盲杖默默站在墙边,然后走进店里。没过一会,又来了一位体验的顾客。在储物柜的留言本上,写着一句顾客留下的话:“好黑,但真实感受到了看不见的处境”。

青年报见习记者 朱彬/文、图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