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书房里聊聊“香格里拉”,这门火爆的《阅读与旅行》选修课让人心醉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实习生 李蕙兰
本报今年初独家报道《一门火爆的选修课,何以让学生在寒假里将课后作业写满神州大地?》有了后续:这门《阅读与旅行》选修课又让人心动了,授课老师将课程直接开到了校园湿地旁的校园书房(文旅)里。夜幕中,灯火起,同学们纷至沓来,喝上一口热饮,在环境优雅的书房里,跟随老师一起“寻梦香格里拉”。
◆ 在校园书房里感受“心已远” ◆
“‘香格里拉’来源于小说《消失的地平线》,它不曾标记在任何地图上。既然不存在,人们辛苦寻找‘香格里拉’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今年是《阅读与旅行》这门选修课开设的第八季,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教师施晖打破常规,将课堂移到了位于傍晚时分,从阅读与旅行中找到“诗和远方”。
在这个本学期《阅读与旅行》结课的夜晚,同学们注定难忘,仿佛参与了一场“身未动,心已远”的精神之旅。没有教科书,但课程却总是围绕丰富的书籍展开。不能立即前往目的地,那就到校园书房的文旅空间来感受自然的畅达和精神的自由。
不少同学都是第一次走进这座书房。校园书房(文旅)四面由落地玻璃窗构成,窗外就是一条通向湿地的自然河流,潺潺的流水声回荡在耳畔;室内显得明亮又温暖,展陈了各种文旅主题的书籍和户外旅行用品。
提前来到现场的吴欣怡是2024级金融学(中加合作)专业的学生,她惊喜地告诉记者:“我之前在校园散步时就发现了这个校园书房,没想到能在这里上课,简直是梦中的课堂场景!”
◆ 从深阅读中找到有趣线路 ◆
书房内座无虚席,有抢到课的“幸运儿”,也有慕名前来“蹭课”的高年级学生。施晖向同学们推荐阅读《消失的地平线》《发现梦中的香格里拉》《苦行孤旅——约瑟夫·F·洛克传》等书籍,他“以书引路”,阐述了自己多年来寻访“香格里拉”的经历——从云南的香格里拉市到四川稻城县香格里拉镇,从约瑟夫·洛克笔下的“贡嘎日松贡布”到被《中国国家地理》推荐的“玛娜茶金”,从詹姆斯·希尔顿驻足写作的巴基斯坦“风之谷”到藏学经典中的“香巴拉”,施晖梳理了溯源了香格里拉的发展史:“香格里拉其实是非常成功的旅游IP,是西方人对东方的乌托邦幻想,虚无缥缈正是她的魅力所在。”随着课程逐渐深入,浪漫的书房已然成为师生在大学校园里探索“诗和远方”的实践地。
吴欣怡在课前分享了自己的云南旅游经历。经过这节课的学习,她难掩兴奋:“我的云南攻略其实是很大众化的,只要细心搜罗网络资料就能整理出来。但听完这堂课我才发现,不论是去云南也好,还是去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旅行,都应该从更多的深入阅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有趣线路。”
◆ 于课堂内外习得生活之美 ◆
“我选择把‘寻梦香格里拉’这堂课放在校园书房(文旅),其实是希望同学们主动去发现身边的‘桃花源’。”施晖表示,这个坐落在校园后花园里的书房主题聚焦“生态+可持续发展”,由学校国际经贸学院一位从事文旅行业的校友捐助建成。书房内定期开展文化沙龙和读书会,也举办了不少与文旅相关的特色活动。
此前,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深入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已经在松江校区推出了“文创”和“文展”两大主题校园书房,随着“文旅”主题校园书房全新投入使用,未来,学校还将在古北校区打造“文博”主题的校园书房。这些精致的书房散落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以现代化的装修风格、开阔的空间、舒适的阅读体验以及特色的藏书,营造了浓厚的阅读氛围,吸引师生小憩,享受宁静,开启美好的阅读时光。以书香氤氲的文化气息,为校园增添一道最美的风景线,成为了师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新地标。
“当学生漫步校园,15分钟内便可以体验到包含阅读、沙龙、艺术展览、生态探索等不同主题的活动,既提升了学生的获得感,也潜移默化地发挥了育人作用。”作为学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施晖也介绍到,除了这些公共空间,学校今年还通过开展“美蕴人生”美育公开课的方式,组织师生走进上海博物馆、中华艺术宫等文化场馆,今年已打造六期行走的“美育课堂”,反响热烈。他提到,“把课程开到校园书房、博物馆、美术馆,都是有益的探索,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好地感受美、欣赏美、发现美。”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实习生 李蕙兰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