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申城变迁,共建人民城市,City Walk新玩法,边走边学读上海
青年报记者 周胜洁/文 受访者/图
漫步杨浦滨江,见证滨江工业遗产到人民城市活力空间的华丽蜕变。探访外滩“第二立面”,感悟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背后的红色基因。走进大零号湾,感受上海未来科技发展的强劲脉动。
今年是人民城市理念提出五周年,团市委将“建筑可阅读”与上海青少年阅读活动结合,策划推出了“阅读申城变迁,共建人民城市”——“书香青春”上海青少年阅读活动,发布7条“建筑可阅读”路线及特色点位。
据介绍,此次“建筑可阅读”路线结合人民城市理念的上海生动实践,从人民城市理念首提地、区域整体焕新、人居环境提升等方面考虑,设计了7条路线,每条路线都包含三个打卡点位,让青少年在行走中深入了解这些区域的独特魅力与历史变迁。
为方便线下活动参与者的体验,团市委联合喜马拉雅,在喜马拉雅“青春上海”账号上线了7条路线的有声导览专辑。专辑融合AIGC技术,引入AI主播,提供点位介绍。
不仅如此,活动还根据7条路线的特点,精心挑选了12本相关书籍组成推荐书单,包括《上海百年建筑史(第二版)》《上海外滩建筑地图》《千里江山图》,书单的制定过程中邀请了相关领域专家与出版社等参与,确保了其权威性和专业性。
线上,团市委联合喜马拉雅推出了“书香青春·聆听上海”人民城市文化拓展主题听单,集结了关于城市、历史、文化的优质内容,为青少年提供路线以外的收听学习资源。活动还鼓励青少年输出所学内容,开展“书香青春·诵读上海”人民城市诵读活动,进入“喜马拉雅App”即可报名参加,让青少年用自己的声音介绍上海之美。
路线一
人民城市理念首提地:生活秀带的蝶变发展
●区域:杨浦滨江
●点位:东方渔人码头-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绿之丘
杨浦滨江。
作为人民城市理念首提地,杨浦滨江曾是繁忙的工业走廊,沿岸布满老厂房与码头。随着城市更新步伐的加快,杨浦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杨浦滨江区域焕然一新,成为集文化、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城市新地标。
这条路线涉及三个点位,东方渔人码头前身是建于1938年的上海中心水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曾以中国第一渔获交易市场声名远扬。更新设计着重展现渔文化,象征渔业在上海发展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所在的区域,曾是祥泰木行的旧址。2020年11月2日,沿江一侧的钢木结构建筑改建成上海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运用数字化展陈,全面呈现人民城市理念的发展概述、理论渊源、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
绿之丘的前身是上海杨浦滨江原烟草公司机修仓库,这座6层钢筋混凝土厂房改建后成为一座集市政基础设施、公共绿地和公共配套服务于一体的城市滨江综合体。
路线二
综合区域整体焕新:城市更新的能级提升
●区域:外滩“第二立面”
●点位:外滩·老市府-外滩·中央-外滩源壹号
老市府大楼。
上海外滩临江建筑36幢,是外滩“第一立面”;外滩“第二立面”,是指沿黄浦江“第一立面”建筑后排的非临江141幢建筑群。探访外滩“第二立面”能感悟上海的红色基因。
外滩·老市府(原工部局大楼)是上海解放后上海市人民政府首个所在地,也是上海市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地,这里留下了新中国上海市第一任市长陈毅工作的身影,在上海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和象征意义。2024年5月,外滩·老市府完成工程建设,实现了整个街坊的“重现风貌、重塑功能”,变“古旧”为“经典”。
外滩·中央见证了百年南京路的繁华。更新改造后,内庭拥有4000平方米的玻璃穹顶,联动老建筑的墙体和炫酷的裸眼3D大屏,打造多媒体展示的立体空间。
外滩源壹号前身为英国驻沪领事馆的办公楼,后来升级为英国驻沪总领事馆。这里距离苏州河仅百步之遥,百年来依旧在苍翠的茵茵绿意之间诉说着百年外滩故事的源头。
路线三
人居环境品质提升:民生福祉的生动实践
●区域:青浦蟠龙天地
●点位:借园-香花桥-高隐读书堂
蟠龙天地全景。
蟠龙古镇是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之一。作为上海首批完工亮相的“城中村改造”项目之一,青浦区依托蟠龙历史、建筑肌理和文化风貌,通过整体规划和更新对城中村进行改造,将文化、自然和商业融为一体,带来了“公园里的新天地”。
借园位于蟠龙十字街,在修复过程中保留原有的格局和建筑特色,并对损坏的木结构进行记录和替换,恢复原先的木榫卯结构,使这座古建筑重获生机。如今,借园为现代功能空间,实现了历史与现代功能的交融。
单孔石桥香花桥俗称“蟠龙桥”,是蟠龙古镇上的主要桥梁,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古镇在更新改造时对香花桥进行复原,系统性地清洗石材表面的污垢,又从周边田地里找到了原本桥梁的石头构件,逐一找出来编号,重新安回到桥上。
高隐读书堂是蟠龙古镇仅留存的7栋木构建筑之一,虽名为读书堂,却是最江南的二进三合院,小天井大庭院的组合,保持着江南民居固有的空间秩序性。如今书堂里,茶香与书香并存,是一家集书堂与茶馆为一体的中式美学空间。
路线四
公共空间设施优化:城市生活的美好诠释
●区域:苏州河昌化路路口桥段
●点位:苏州河梦清园环保主题公园-1690党群服务中心-昌化路码头
苏州河昌化路路口桥段。
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是上海“一江一河”两岸公共空间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整治工程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不仅改善了水质,恢复了苏州河的清澈与生机,还打造了亲水空间、休闲广场等公共设施,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新去处。
苏州河梦清园环保主题公园位于苏州河南岸,当时这一带是苏州河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为了改善这一状况,上海市政府开始苏州河综合整治一期工程,梦清园便是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的。这个城市公园拥有84%的绿化率,以亲水性、大绿量为主要特色。园内分为大鱼岛、人工湿地和梦清馆三大部分,梦清馆是上海啤酒厂原先的灌装车间,经过改造后成为环保科普展馆。
1690党群服务中心主体空间占地近2000平方米,还有室外活动空间和屋顶花园,多部门联合接待,价廉物美的餐厅,苏州河书房等,让居民享受家门口的“一站式”服务。
在1951年之前,昌化路码头是附近阜丰福新面粉厂工人过河的交通要道,如今成为苏州河水上游船的主要码头之一,游客可以乘坐游船游览苏州河的美景,感受城市的变迁和历史的厚重。
路线五
历史风貌魅力重塑:文化遗产的生机焕发
●区域:张园
●点位:张园11号楼-张园12号楼-张园16号楼
张园12号楼。
张园曾是上海最大的市民公共活动场所之一,也是新式公共文化的诞生地,被誉为“海上第一名园”,是上海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种类最多的中后期石库门建筑群。2018年,静安区启动保护性征收,保护与传承上海传统石库门里弄风貌。历经多年修缮,张园西区于2022年11月重新开放,成为集历史文化体验与时尚消费于一体的公共空间。
低调的水砂石饰面,流畅的山花壁柱线脚,张园11号楼由主楼、附楼及中部庭院围合而成,是上海近代典型的花园里弄住宅,原是李鸿章侄孙李荫轩的产业。解放后,这里先后作为上海市人民检察署和新城区人民法院的办公楼使用,也开办过街道工厂,如今回归,带给市民岁月之感。
张园12号楼是独立式花园洋房,房屋设计于1921年,设计者为英国建筑师格拉汉姆·布朗和温格罗夫,属于中西合璧新古典主义风格。整幢建筑好似展开双翅的蝴蝶,如今已成为张园打卡摄影的“最佳取景点”之一。
设计于1932年的张园16号楼被誉为张园西区的“第一高度”,清水红砖墙和水刷石抹面和谐共存,繁复的巴洛克式构件和简洁的装饰艺术派线脚相映成趣。张园完成保护性征收后,王家卫的《繁花》之作在这幢楼里取景拍摄,继续演绎老上海的花样年华。
路线六
产业园区提质增效:科技创新的强劲引擎
●区域:大零号湾
●点位:“大零号湾”国际人才会客厅-华谊万创·新所-大零号湾图书馆
大零号湾图书馆。
上海大零号湾是上海目前唯一一个以“科技创新策源”定位的功能区,探访大零号湾,能见证科技创新如何驱动产业升级,体验创新生态的蓬勃活力,感受上海未来科技发展的强劲脉动。
“大零号湾”国际人才会客厅包含党建之路、城市书房、“一尺花园”和一尺山海美术馆四个板块空间,聚焦上海交大、华东师大等高校资源,以大零号湾政务服务中心为支撑,为国际人才的产学研合作、创业项目孵化、金融服务、政策咨询等事项提供“一站式”配套服务。
华谊万创·新所的前身是上海橡胶工业领军企业大中华正泰橡胶厂厂区。2021年对外营业的华谊万创·新所时尚又怀旧,厂区留下的18栋建筑在设计上保留了大空间、强承重等优点,尊重工业文化遗存,形成“传承工业文明,拥抱科技时代”的特色。如今,园区已转变为以人工智能、新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等产业为主体的特色科创园区。
作为闵行城市文化新地标,大零号湾图书馆以“山水书院”为主题,外观设计融合了标志性的竹简元素,而内向的玻璃面则如同一幅打开的长卷,寓意着读者将在山环水抱中开启美妙的阅读旅程。馆内智慧阅读、悦享时光、绘本天地、湾区之光、艺苑雅阁等16个主题阅读服务空间全部对外开放。
路线七
商业商务活力再造:城市经济的多元驱动
●区域:西岸梦中心
●点位:油罐艺术中心-穹顶艺术中心-梦工场
徐汇西岸梦中心。
徐汇西岸曾是上海重要的工业基地,布满了老旧的工厂和仓库。如今,徐汇把原先封闭的工业岸线重塑为上海最具活力的生活秀带,西岸梦中心在建筑设计上巧妙融合历史传承与当代创新,集人文、艺术、运动和微度假等多功能于一体,依托西岸绵延8.4公里的水岸景观,打造“美术馆+消费+休闲娱乐”的生活聚落模式。
油罐艺术中心由五个油罐组成,五个储油罐隶属于中国最早建成的机场——上海龙华机场,经六年改造重获新生,成为一个综合性的艺术中心。室外是向公众开放的公园,室内则是丰富的展览和活动空间。
作为西岸梦中心独具特色的文化空间,穹顶艺术中心前身是上海水泥厂预均化库厂房,改造在完整保留三折屋面和18个单元几何造型的同时,增加新的结构框架以支持场馆的多功能场景使用。白天,可透出屋面原钢结构上的标志性橙色;夜晚,则似灯笼散发朦胧的灯光之美。
由旧厂房改造的梦工场分为两部分,一二层引入了滨水市集,三层作为策展空间来承办各类快闪活动、展厅展览及各类艺术消费活动。如今梦工场区域成为一个集文化创意、手工艺展示、主题市集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创意文化空间。
青年报记者 周胜洁/文 受访者/图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