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流:白天上班晚上学艺
2024-12-09 青年

现场开展的音乐剧表演。 本版均为受访者供图


如何吸引青年人聚在一起、学在一起、玩在一起?让“白天上班、晚上学艺”成为新潮流的青年夜校给出了一个答案。2024年12月8日,上海青年夜校年度大展暨夜校服务青年发展计划启动仪式在上海大世界顺利举办。团市委挂职副书记唐志宇出席活动,活动吸引3300余名青年参与。

活动现场发布“上海共青团青年夜校服务青年发展计划”,提出每年开办不少于50节思想引领类课程、不少于100节职业进阶类课程,并将在未来一年内向各区配送不少于200节优秀夜校课程等服务青年成长发展的务实举措。

青年报记者 蔡娴

触达心声解锁技能

把青年夜校开到青年心里

现场发布了“我最喜爱的十大夜校课程”、提名课程以及青年夜校服务青年发展计划入库课程名单。这些课程由全市各青年中心·青年夜校点位自主推荐,经专家学者、社会组织负责人、青年中心负责人代表集中评审后选出。课程内容上,既有AI职场加速器、自媒体剪辑等青年职业技能发展课,也有非遗手工、沪语教学、黑胶导赏等文化类课程;点位分布上,既有在保租房社区开设的课程,也有在产业园区、网红书店开设的课程,真正做到了“青年在哪里,青年夜校就开到哪里”。

从此次公布的课程名单中不难发现,夜校的课程设计既满足青年提升职场竞争力的需求,同时也契合青年对美好生活的愿望——解锁新技能、培养新爱好,丰富的课程为他们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和成长机会。

活动当天,作为启动仪式的主持人之一,沈伟全程表现得流畅且自如,她稳健而自信的台风俨然是一名专业主持人。这位来自艺术咨询公司的青年白领,正是从青年夜校中脱颖而出的优秀学员。通过2个月的《主持表演》课程学习,沈伟从舞台表演、语言组织、情感表达、大众演讲等各方面不断提高主持能力,出色的表现也让她站在了昨天的舞台上。从最初的紧张胆怯到如今的落落大方,除了主持技巧,对于沈伟而言,自信心提升是她在夜校学习中最直观的收获。“青年夜校让我有机会系统地学习主持技巧,也为我创造了舞台,让我得以实现学生时代的主持梦。同时,这些技巧也对我的日常工作有所助益,如在做项目展示时,我能更好地为客户进行内容阐述和讲解。”在沈伟看来,最难能可贵的是,青年夜校为青年创造了一个能坐下来认真听课、汲取知识的平台,“步入社会后,我们很难有机会以固定的频率,并全身心地投入一个获取知识的环境中。青年夜校让我们可以跳脱原有的生活模式,去探索另一种有趣的生活方式”。

“我们在这里将AI技术知识与实践技巧带给青年,让他们能以更加自由、多元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象和创意,亲身体验AI技术的魅力和无限可能。”朱世龙所开办的《AI创新创作课堂》课程一经推出,名额在3小时之内便一抢而空。“从提示词的撰写到AI工具的使用,我们跟着老师一步步实践探索。从利用工具生成一段文字、一张图片慢慢变成一组图片、一段视频,通过课堂讨论、实践任务,不断加深对AI技术的理解,同时也不断迸发出创作灵感……”在课堂上,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和案例分析,学员们眼前复杂的AI技术逐渐变得通俗易懂。通过青年夜校的课堂,最前沿的“新质生产力”变得触手可及。

“从留声机里听到了爸爸妈妈小时候听到过的声音,有一种深沉的岁月感。”学员们走进《当西方遇见东方——黑胶文化融合导赏》的课堂,看着黑胶碟在留声机上一圈圈转动,放上探针,耳边传来舒伯特的《小夜曲》。学员们被特有的音质所触动,通过多维度了解、体验、感受黑胶文化,仿佛经历了一次音乐的“时空之旅”。在课程负责人沈莉看来,课堂上不同主题的音乐赏析,带领学员们揭开黑胶的神秘面纱,聆听来自百年前的“岁月之声”,搭建起了品赏黑胶与时尚文化创意融合的平台。

“在制作体验的过程中,我们会结合如镰刀、麦穗等版画图案讲解党史知识,向学员们传递党的光辉历史,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中国梦”红色主题党史古风版画》课程负责人冯楠介绍道。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员们手持V字形刻刀,小心翼翼地雕刻着版画,随着技巧的逐渐掌握,版画上的线条越来越清晰,一幅幅精美的作品逐渐呈现,完成雕刻后再将版画进行统一拓印并装框……在版画课堂上,一次即可创作个人版画作品,不但可以帮助青年提升艺术修养和审美认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有机融入红色文化等内容,让思想引领以愿听想学的方式走到青年身边、走进青年心里。“这门课程一直在不断探索,希望以年轻人乐于接受的形式,让他们了解传统技艺,传承红色文化。同时,在手工创作中加深历史积累、增强文化自信,厚植爱国情怀。”冯楠说。

“圈粉”青年延伸职能

助青年夜校实现有序自转

青年想学什么,夜校就教什么,“圈粉”青年并非偶然。青年夜校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学习平台,为广大青年打造一个多元体验、拓宽视野的新知课堂,一个培养爱好、丰富技能的展示舞台,一个化解“社恐”、释放压力的社交空间。在帮助青年在职业发展、个人兴趣和社会参与等方面实现自我提升的同时,它也逐渐成为青年参与社区治理的新载体。

青年走进夜校,爱上夜校,越来越多人也开始“留在”夜校。随着一批有志加入青年夜校日常运营管理的教师、青年的到来,青年夜校更好地实现了自主运转,开启“自管理”模式。各级团组织以青年夜校为载体,搭建青年兴趣爱好、交流交友、协商议事等各类平台,融入团的政治引领、组织建设、人才培养、建言献策、志愿服务等各类工作要素,在服务青年中实现凝聚、组织、动员青年。

崇明区长兴镇团委组建管理团队,以政企联建为纽带,以优秀青年学员库为基础,组建青年夜校管委会,自主开展夜校学员招募、管理、宣传、保障等工作。加强制度化建设,制定青年夜校管理办法,保障青年夜校规范有效运作。引领学员参与社区治理。

为引领夜校学员将社区生活中发现的问题积极有序向基层团组织建言献策,普陀团区委还在夜校所在社区探索建立了青年社群。比如,推动在和畅公寓、中岚居等青年人集聚的新居住空间建立青年自治委员会、青年议事厅、功能型团组织,鼓励学员从“夜校搭子”成为“自治搭子”,朝着“从一个人住到一群人共同生活”的社区生活新目标不断努力,切实延伸共青团的组织触角和工作手臂。

这些力量也将滋养多元赋能青年的土壤,推动青年夜校的可持续发展。在当天的活动中,包括“我最喜爱的十大夜校课程”在内的近50门青年夜校课程在大世界中庭汇聚,共同展演展示。各区青年中心·青年夜校负责人现场观摩、现场点单。被点单的课程将于近期启动配送到各区,让优秀课程普惠更多地区青年。

下一步,团市委将继续坚持寓引领于服务,不断健全“2+16+X”青年夜校分布体系(即打造市团校、市青少年活动中心2个市级枢纽型青年夜校,建设16个区级标杆型青年夜校,培育“X”个人气足、效果好的特色型夜校),每年开展“我最喜爱的十大夜校课程”评选,选树宣传优秀夜校课程事迹案例,支持优秀夜校课程向更多青年中心配送开办。

记者 蔡娴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