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对“芯片人才”需求居全国之首,加强高校人才培养成破局关键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作为浦东三大先导产业的集成电路,在高端人才方面还是有所紧缺。一份在2024浦东国际人才港论坛·集成电路产业人才论坛上发布的《集成电路行业人才发展及薪酬趋势分析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上海对于集成电路行业人才的需求位列国内各城市之首。如何加强该领域人才培养,成为论坛上共议的焦点。
// 人才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差距 //
这份《报告》显示,不同线级城市对人才的需求分布更能反映出行业的集聚效应,以上海、深圳、北京为代表的一线城市的人才需求占比接近五成。尤其上海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优质资源集中地,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上海对于行业人才需求持续旺盛,位列各城市首位,需求占比为18.92%。
但《报告》也指出,在国内集成电路市场进入快速增长的同时,今年行业企业的招聘需求和薪酬水平正在整体下行。这在对于应届毕业生等人才的需求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集成电路行业企业的招聘需求从2023年至2024年呈现整体递减趋势。尤其是对于工作经验不足的人才需求方面体现尤为突出,2024年,行业企业仅有6%的校招需求,94%为社招需求,对于应届生的招聘需求同比降幅达24.62%。但对于工作年限为5-10年和10年以上的人才,招聘需求不减反增。
爱集微副总裁、职场业务总经理韩鹏凯解读时表示,上述数据反映出当前集成电路领域的人才供给状况与行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而高校培养的学生以及产业中的人才尚难以满足需求。“高端人才的需求其实一直非常紧缺。”
《报告》显示,作为高科技行业代表,集成电路行业企业对人才的学历要求相对较高,近85%的企业要求在本科及以上。具有3-5年工作经验的人才则最受企业欢迎。超4成集成电路招聘企业表示招聘时会关注有海外学习经历的校园人才企业对海外留学生的学历需求以硕士研究生学历为主。企业在海外留学生人才招聘中对硕士研究生学历的需求最大,占比46.43%,其次为本科学历,占比35.71%,对博士的需求占比17.86%。
电子工程、计算机、材料科学、物理以及市场营销等专业方向的海外人才更受集成电路企业偏爱。此外,集成电路企业还可能需要具有跨学科背景的海外人才。韩鹏凯解读时表示,这些复合专业背景的人才能够在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测试以及软件开发等多个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 加强高校人才培养成破局关键 //
加强高校人才培养,成为应对集成电路人才缺口的一个关键。在这一由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才工作局指导,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主办,上海张江浩芯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承办的论坛上,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纷纷探讨破局对策。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智能信息通信技术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胡宏林指出,脑机接口产业前景广阔,但面临脑信道建模、信号调制解调、多脑联网、核心芯片等技术挑战,在人才培养上,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应协同发力,开发高通量系统、研究脑电信号、布局芯片研发,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助力脑机通信产业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常务副院长郭小军分享了交大的实践,上海交大集成电路学院致力于多学科交叉融合,打破学科壁垒,实现从“学科驱动”到“问题驱动”的转变,同时推动多平台协同,整合各类资源,为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助力解决产业人才困境。
上海图灵智算量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经理金贤敏认为,培养相关领域的人才,在本科阶段推行科技的通识教育,让学生完成成体系的物理、化学、材料等相关基础知识的教育,是比较重要的。图灵量子通过携手国内外顶尖学府联建实验室,打造量子科技人才生态系统。以“未来企业家摇篮”孵化顶尖团队项目,加速产业化落地等多种人才引育方式,探索产业人才的培育实践。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何大军介绍说,由张江高科运营的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是上海首批市级特色产业园之一,吸引7家全球芯片设计十强企业在此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6家全国芯片设计十强企业设立总部、研发中心。张江高科近年来始终专注于服务集成电路产业,通过构建多层次的服务体系,打通企业与人才的对接渠道,在人才的引、育、留方面成效显著,通过政策扶持、创新孵化、企业培育和投资支持等多元服务,逐步构建起一个有利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创新创业生态。未来也将聚焦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建设,打造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的“蓄水池”与“强磁场”,推动张江集成电路产业生态体系的不断升级,为浦东打造世界级高端集成电路产业集群贡献更多“张江高科”力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