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朋辈教育心理健康论坛为何能吸引联合国人口基金的代表出席?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中非友谊源远流长,历久弥新。昨天,中非青年才俊汇聚上海立达学院,在“沪”助成长:中非朋辈教育心理健康论坛上共同探讨朋辈教育及心理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新机遇。这个论坛也吸引了包括联合国人口基金驻肯尼亚办公室副代表Pilar de la corte Molina博士、联合国人口基金驻中国办公室中国项目官吴旭蕾,复旦大学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孙时进,上海市社会心理学学会副会长、上海东方心理健康研究院副院长郑葵等在内的大咖级嘉宾。
联合国人口基金专家来沪提供国际视野和专业指导
联合国人口基金驻肯尼亚副代表Pilar de la corte Molina博士拥有深厚的医学背景和丰富的国际工作经验,长期致力于青少年健康与权利的保护,此次她来到上海,为这场主题为朋辈教育的论坛提供宝贵的国际视野和专业指导。在发言中,她不仅表达了联合国人口基金对青年发展的高度重视,也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复旦大学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孙时进强调,在当今快速变化的时代,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成长发展成为了不容忽视的重要议题。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遭遇种种心理挑战,朋辈教育在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中有着独特价值,同龄人的正面影响和相互支持可以帮助青少年建立自信、学会合作、培养领导力等关键能力。
在“全球视野下的朋辈咨询”与“全球化背景下青年心理健康”两大主题论坛中,与会专家深入探讨了朋辈咨询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应用与效果。论坛现场,他们分享了在朋辈咨询项目中的经验,包括如何培训朋辈咨询师、如何确保咨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如何在跨文化环境中进行朋辈咨询的适应与创新。朋辈咨询作为一种贴近青年、易于接受的心理支持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可以进一步提升朋辈咨询的专业性和影响力,为更多青年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帮助。
在讨论中,大家深刻认识到,全球化不仅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文化的多元融合,也加剧了青年面临的竞争压力、文化冲突和心理困扰。青年们需要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定位,面对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多重压力,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全球化背景下青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有很多。其中,信息爆炸导致的认知过载、社交媒体中的虚拟社交对真实人际关系的冲击、以及不同文化价值观的碰撞与融合等,都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些问题,与会专家提出了多方面的应对策略。一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普及,提高青年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与自我调适能力;二是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为青年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三是营造包容、理解、支持的社会氛围,鼓励青年积极表达自我,寻求帮助与支持;四是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增进不同文化背景青年之间的沟通与友谊,共同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心理挑战。
未来,上海立达学院应继续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探索更加有效的青年心理健康支持与服务模式。
开启“朋辈项目基地建设”
上海立达学院校长黄亚钧表示,经过与联合国人口基金多年的合作,上海立达学院赋能青年,培养出多名学生参与联合国人口基金举办的国际活动,共同托举青年登上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舞台。也希望借助本次活动,与联合国人口基金共同提升人才面向可持续发展未来的领导力与内驱力,借助朋辈教育的力量,支持青年在可持续领域贡献更多青春力量。
作为国内较早建设朋辈教育基地的上海立达学院,在本次论坛中率先开启“朋辈项目基地建设”。
现场,上海市社会心理学学会副会长、上海东方心理健康研究院副院长郑葵师与上海立达学院基础与外语学院院长严玉萍一同为上海立达学院心理健康研究中心揭牌。据悉,该心理健康研究中心的成立将为青年们提供更加广阔的交流平台和实践机会,为青年的健康成长贡献智慧与力量。同时,也希望社会各界能够给予青年更多的关注与支持。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