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余韵
2024-12-15 生活

青年报记者 丁文佳/文  贾英华/制图

第七届进博会结束至今一月有余,但“四叶草”滴下的水珠荡起了涟漪,生活和生产的很多方面都在无形中纳入了这个“同心圆”共生共融。十一月底,今年首次参展进博会的张园举办了“海·派张园时尚文化周”,而接下去还将有多项时尚文化活动陆续推出。园方声称,这是释放进博会的溢出效应,努力拓展体验式商业和多元文化空间,将“首店”“首秀”“首发”作为进口商品重要的展示窗口和贸易拓展的关键节点,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进博会正是这样一个“首秀”“首发”的国际舞台,而始建于1882年的张园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历史上的“进博会”,中国第一辆自行车在这里试骑,上海第一个载人热气球在这里升空,上海第一盏室外商业电灯在这里点亮……几乎上海最时髦的事物全都发生在这里。值得一提的还有张园曾经的主人张叔和,这位儒商是这么介绍自己的花园的,“因西商公家花园不许华人涉足,华人争之不已,始为另筑一园于白大桥下,以专供华人之游憩。”1885年,他打开私家花园的大门,才造就了“海上第一名园”。

从张园的历史不难看出开放的重要性,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今世界,进博会作为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生动地诠释着“中国越发展,就越开放”,中国展现出了与世界互利互惠、共谋发展的胸怀。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七年来,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展商共享中国发展机遇。与此同时,非遗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在进博会舞台上绽放光芒,向世界持续传递新中式美学。进博余韵层次丰富,但让普通市民感受最深的,莫过于进博好物让生活有了更多选择。

青年报记者 丁文佳/文 贾英华/制图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