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份调研报告新鲜出炉,上海青年汇智团助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
中医药文化如何赋能青少年发展?实验室如何赋能青少年自然教育?……12月28日下午,上海青年汇智团第七期汇智营结营仪式在半马苏河驿站·长风湾党群服务中心举行,10份如何激活在地青年创新活力出谋划策的调研报告新鲜出炉。
据悉,第七期汇智营以“上海青年发展型城市”为主题,聚焦“家门口”“单位旁”的青少年创新实验室,招募98名14-35岁学员组成10个调研小组。这些实验室类型丰富多元,涉及领域广泛,主题涵盖了科技创新、自然教育、生物医药、非遗传承等领域。在这10份调研报告中,《关于优化产业园区青年创新活动多元协同机制的提案》《关于创新青少年中医药文化普及方式的提案》《关于协同营造青少年公益场景的提案》凭借别具一格的见解、鞭辟入里的分析、切实可行的建议价值,荣获“优秀提案报告”。
“我们建议,应积极推动党建带团建机制有效落实,整合多元力量与资源,强化协同合作,全方位促进青年创新活力的迸发。”“我们建议,打造学校、社区和创新实验室三位一体的中医文化生态圈,推动中医药文化创新性发展。” “我们建议,构建紧密联动机制,强化公益供给合作;深度融入社会治理,精准剖析公益需求……”在“优秀提案报告”分享环节,学员代表纷纷分享了各自的真知灼见。
记者了解到,在过去的6个月里,汇智营先后举办“青年与城市”“全过程人民民主与青年”“城市更新与发展”“知识产权与创新”等主题的汇智讲堂12次,开设关于“调查研究”“提案撰写”等议题的汇智培训6次,除此之外,还开展汇智探访等活动9次,带领学员追寻红色印记,探访“大国重器”,走进青年发展型街区,近距离了解城市发展脉络,感受科技创新的强劲脉动,汇智活动累计服务850余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来自浦东、徐汇、金山等区的26名选调生也加入到了本期汇智营中来,他们的调研报告议题是关于区内青少年创新实验室的建设指引。虽然与其他调研小组的主题不同,但是选调生们也积极参与到每一期的汇智讲堂、汇智培训、汇智探访、汇智调研中,有些还成为了其他调研小组的顾问,共同加入到头脑风暴、走访体验、问卷设计、文献检索的工作中。
仪式上,上海青年汇智团为优秀提案报告、调研达人、优秀学员等颁发纪念证书。学员代表也对全程陪伴的汇智学长、志愿者、调研顾问、创新实验室和相关街镇等表达感谢。
汇智营7组学员,团校青年教师杨帼男表示,自己体会到汇智团形成了一种新模式,这一模式在学员伙伴中创造了一种超越了年龄、地缘与职业的新兴联结,并以学员为基础,培养了一批具有对话协商能力、参政议政素养的“积极青年”。相信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积极青年”聚集在这里,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贡献青春力量。
汇智营5组学员,上海杉达学院学生卞星雨表示,作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大学生,会把此次汇智营的经历转化为行动,号召身边的小伙伴们共同关注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热点问题,踊跃参与社区治理、志愿服务等活动,积极用青年视角表达青年态度、发挥青年力量。
记者了解到,团上海市委在全国首创上海青年汇智团,旨在打造上海共青团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拓宽青年民主协商和建言资政渠道,引导青年有序政治参与的工作品牌。自2015年成立以来,上海青年汇智团发现、培养和凝聚了一大批关心社会事务、积极建言献策、乐于议事惠民的青年近1000人。项目也成功入选“人民的城市—上海打造人民城市最佳实践地”主题展。明年是“十四五”收官、“十五五”开局之年,伴随着规划编制应运而生的上海青年汇智团也将迎来成立十周年。站在全新发展节点上,上海青年汇智团学员们有机会将汇智经历和成果进一步实践转化,通过政协模拟提案、人民建议和“面对面”活动等渠道,发出青年呼声,为《上海市青年发展“十五五”规划》贡献青春力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