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乒超迎新年,上海岁末的这场巅峰对决即将闪耀“万体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文、图
新年在即,上海正在流行一种特别的迎新方式“看乒超跨年”。2024年12月30日至2025年1月1日,2024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总决赛将在上海体育馆隆重举行,樊振东、孙颖莎、王楚钦等一众奥运冠军将在沪上迎来巅峰对决,他们将为申城市民和广大观众奉上跨年乒乓盛宴。
随着比赛日的临近,从男篮到乒超,上海体育馆仅用12小时就迅速完成“变装”,赛事的各项保障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中。12月29日,此次大赛的志愿者们就已齐聚上海体育馆,参与赛事开展的志愿者培训工作。
听“老法师”畅谈办赛成果
为志愿者储备乒乓知识
“今天和大家一起见面,畅谈我们世乒赛的成果,我希望乒乓球爱好者能够在乒乓中收获健康,在健康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体验人生。”在培训现场,特邀上海市体育局原一级巡视员、中国乒乓球协会原副主席陈一平为志愿者们讲述2005年上海举办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往事。
彼时,赛事规模创历届新高,中国乒乓球队更是不负众望,在包揽5枚金牌的同时实现了金牌破百的伟大壮举。上海以“办成乒乓运动的盛大节日”的全新理念,没有辜负世界的期盼,举办了一届成功的世乒赛。而当时赛事的举办地正是上海体育馆。这座申城地标建筑于1975年在徐家汇拔地而起,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功能最齐全的体育馆,而其承接的第一场重量级赛事就是1976年的上海国际乒乓球友好邀请赛。
2005年,在此举办的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是上海首次举办的单项世锦赛,在这次赛事中,中国乒乓球队包揽了全部5枚金牌,实现了金牌破百的伟大壮举。这也在陈一平心中成为了“国际乒联历史上办得最好的一届世乒赛”。
“上海有着非常良好的乒乓球传统,在2005年举办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时,就在全球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充分展现了上海改革开放的良好国际形象。”陈一平表示,这些年来,上海举办了一系列的国际大赛,都在为上海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添砖加瓦。“像乒超联赛这样的高水平赛事不仅仅会促进体育竞技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将推动上海全民健身运动再上一个新的台阶。”陈一平也相信,这样的赛事一定会对上海的经济、文化、体育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这次担任乒超联赛志愿者的机会,是我们能够实现社会担当的一个重要舞台。”上海财经大学2022级金融学专业崔翊尧作为“志愿者的志愿者”负责该校志愿者招募组织和后勤统筹,他表示,此次在招募乒超志愿者时,特意筛选了一些具有乒乓球知识储备的学生,“在培训过程中,志愿者们也自发地学习了乒乓球的相关规则,做了一些功课。”崔翊尧认为,志愿者服务总体是相通的,需要具备奉献的精神和热忱的心,同时,他们也会将平时积累的志愿服务经验运用到此次大赛中,希望能做得更加从容和周到。
半百“万体馆”结缘乒乓
焕新归来延续“国球情怀”
深厚的群众基础、健全的培养体系和不断涌现的各类人才,使上海成为一座“乒乓球之城”。百余年来,从上海走出来的乒乓球名将不胜枚举。如今,申城再迎乒坛盛事,上海人口中的这座“万体馆”也将在2025年迎来它的“50岁”生日。万众瞩目的“国球”大赛将再度在此上演,无疑会为这一历史性时刻增添更多的色彩,也将唤醒很多人的“国球情怀记忆”。
“万体馆”作为国内软硬件设施配备最齐全的体育场馆之一,也已准备就绪——高缓冲、高回弹,兼具运动性能及保护性优异的地胶已铺设完成;通过国际乒联认证,拥有出色平整度、可忽略变形量、达到弹跳与滑度完美融合的专业球台也已搭建完毕;现场声光电系统完成进一步升级,通过酷炫的视听效果让场馆现场变身为乒乓嘉年华的艺术秀场。比赛期间,这里还将采用与斯诺克上海大师赛时类似的“剧场模式”,以灯光聚焦主角的方式,给参赛选手和观众带来与众不同的观赛体验。
乒超“跨年大战”明日即将上演。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0月份全国乒乓球锦标赛,樊振东、许昕携手队友周恺等为上海队捧起男团冠军奖杯,实现了全锦赛三连冠。在此次乒超总决赛中,由樊振东、许昕、周恺、赵子豪等组成的上海地产集团俱乐部主场作战,几乎原班人马再战乒超,也让他们成为夺冠热门。
在沉浸式体验高水准赛事期间,为共同营造健康热烈的赛场观赛环境,赛事组委会友情提醒广大球迷,在比赛进行中保持安静、不随意走动、不使用激光笔和闪光灯,为领先者喝彩,也为落后者加油;在赛场外也要和运动员保持正常社交距离、尊重彼此的空间,这既是对运动员和裁判员的尊重,也是对整个赛场秩序的有序维护。
本届赛事由中国乒乓球协会、上海市体育局、徐汇区人民政府主办,上海市乒乓球协会、徐汇区体育局、上海久事体育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承办,上海久事体育赛事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东亚体育文化中心有限公司负责运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