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米油盐烟火气、一日三餐小确幸,这个市集全都有!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一座城市的菜市场里藏着城市的“烟火气”,也藏着老百姓一日三餐的“小确幸”,更藏着“人民城市”重要理念。
作为今年静安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之一,这两天,由静安区属重点国有企业大宁集团负责运营的“宁家·黄山市集”对外营业后,迎来了首批居民的光顾,得到了五星好评。
“比传统的菜市场不晓得好多少。”家住洛川小区的奚阿姨来到市集,逛了一圈后满载而归,“这个市集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比附近之前买菜的场地档次上了几个台阶,不管是环境、布置、品种都很让人满意。”
这个新开市集辐射5万居民
在半成品、水产、蔬果类专柜兜了几圈,奚阿姨买了许多菜,顺便还吃了早点,“我买的饼是微波烤出来的,不会很热,又很卫生干净。”
从“宁家·黄山市集”回家,奚阿姨需要步行10-20分钟。她表示,这段话不远不近,相当于饭后散步。
看到市集新开张,家住柳营路上的陈叔叔激动不已,他形容说,“真的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吃好早饭陈叔叔赶着去买菜。“一碗咸菜肉丝面14元,价格很实惠。”
这个市集位于静安区平型关路115号,总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分一楼和二楼两层,一楼主打早点、餐饮、便民服务、休闲娱乐,二楼主打生鲜购物,经营辐射共和新路街道黄山、三阳、和乐、和苑等10多个小区约5万名居民。
作为黄山锦庭动迁安置房的配套菜场,宁家·黄山市集建造前,周边居民均是前往民和路疏导点菜市场购物。“但是疏导点的环境实在是有点讲不过去。”家住中山北路255弄张阿姨直言道。
据张阿姨介绍,疏导点简易的篷房式结构使得夏天气味难闻又闷热,冬天又无法保暖,下雨时总有雨水渗入,菜叶、泡沫箱等随意丢弃在摊位边、通道上。餐饮处的简易折叠桌椅,不仅占用出入口通道,卫生和安全也存在了很大隐患。夏天还有老人在买菜时中暑。“我们非常希望这个新菜场早点开业,现在的环境真的是没的说!”张阿姨兴奋地说。
“为了尽最大可能满足市民对菜场环境的需求,我们在内部设计上下足了功夫。”大宁集团下属上海金贸实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邵祯说道,“特别是在二楼生鲜购物区域,我们遵循划行规市的原则,特意将水产区、肉类区、蔬菜区、半成品区分布在购物路线的四个角落,这样既解决了建筑廊柱遮挡视线问题,在布局上不留有经营冷角,又使得顾客能自然地逛完整个区域,实现最大限度的购买量。不仅如此,所有摊位采用成品移动货架、轻量化的成品柜台。”
记者在现场也注意到,水产区墙面生动形象的彩绘图案,充满青春活力的氛围。市集配置了中央空调及新风系统。为方便老年人及特殊人群,市集还专门设立了自动扶梯、无障碍电梯、无障碍通道、无障碍厕所等。
既能买菜吃饭,也能理发护理
宁家·黄山市集共计各类摊位73个,充分满足居民的购物需求外,一楼更是从满足周边居民全时段不同生活需求角度出发,提供各类服务功能。
记者看到,结合周边居民的早餐需求,引入了大眼包子、老上海炝饼、山东杂粮煎饼;特色餐饮店“小卤儿面铺”“三味特色小吃”,则满足了周边居民的餐饮需求;山林熟食、“好再来”现炒现卖、“爆鱼”现杀现炸、琴姐鱼丸肉丸,又省去了周边居民食品加工的辛劳。
买好美食,居民可以端着食物来到公共就餐区域,这里相当于商场的美食广场。邵祯介绍说,公共区域不算在餐饮面积里,保洁也由市集来负责,减少了小摊贩的经营成本。
而人和水果商超、琳琳花店、“快剪”、百草主义健康管理等,则满足了周边居民的其他各类生活需求。
此外,市集还在一楼中心开辟了迷你共享休息区,居民可歇脚、聊天、充电。
“现在这个市集,就像一个社区活动中心,不光可以买菜购物,还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上的问题,确实蛮灵额!”家住柳营路319弄的李叔叔赞道。
方便市民购物、商户经营、市集管理
近年来,在静安区商务委的指导下,大宁集团聚焦构建“城市15分钟便民生活圈”,积极落实智慧化标准化菜市场建设要求,陆续推进下属15家菜市场智慧化升级改造。这次对宁家·黄山市集的建设也不例外。
在硬件上,通过LED大屏,让市民第一时间知晓当日菜价以及每日低价好物;每个摊位配备AI识别智能电子秤,让商户早高峰交易变得更快捷;建立快速检测室,使市民直观了解食品安全;安装客流监控、行为监控探头,帮助市集管理方在出现瞬时客流增多情况下,快速进行客流疏导。
在软件上,通过优化二维码溯源查询,让市民菜品追溯有了充分保障;优化经营数据归集,进行食品安全透明公示。
下一步,宁家·黄山市集还计划引入文创类项目,融入更多现代化元素,在充满“烟火气”的同时更具人文气息和时尚感,吸引更多年轻人驻足。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