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外轮理货高技能人才助力“世界强港”建设,这个中职专业打造连学连就业项目
2025-01-09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刚刚过去的2024年,上海港成为全球首个年吞吐量破5000万标箱的港口,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实现吞吐量连续十五连冠。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外轮理货人才在技术技能方面也面临了新的挑战。如何拓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1月8日下午,上海海事大学与芬兰萨沃尼亚应用科学大学、中国理货协会及其相关会员单位在沪签订谅解备忘录,将共同建设上海港湾学校外轮理货专业“中职学历+学士学位+优先就业”的连学连就业项目,为我国外轮理货行业培养“外理专业+人工智能+国际能力”高技能人才。

创办于1959年的上海港湾学校,是一所综合性全日制公办国家级重点中专。早在1961年,上海港湾学校就开设了外轮理货专业,是我国最早开设这一专业的中职学校,为我国的港航事业培养了近万名外轮理货人才。1999年,上海港湾学校由交通部直属成建制划归上海海事大学管理。

上海海事大学副校长殷明介绍说,上海港湾学校长期专注于高素质港航专业人才的培育,尤其在外轮理货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优良传统。“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深的当下,我们深刻认识到,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教育创新是提升教育质量、培养杰出人才的关键路径。此次与芬兰萨沃尼亚应用科学大学和中国理货协会等多方合作,正是这一理念的具体实践。”

经过近一年的交流,上海海事大学、萨沃尼亚应用科学大学、中国理货协会及其相关的会员单位就建设上海港湾学校外轮理货专业“国内中职学历+芬兰学士学位+国内优先就业”连学连就业项目达成一致共识。该项目意味着,上海海事大学和萨沃尼亚应用科学大学将创新上海港湾学校外轮理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中职和本科连学”,即学生先在上海港湾学校读中职,再到芬兰萨沃尼亚应用科学大学工程学院攻读本科学位。而就业时,中国理货协会和相关理货企业将优先招聘这些联合培养的具备外轮理货技能的毕业生。

“通过合作,我们将共同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实践及就业平台,为外轮理货行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殷明说道。萨沃尼亚应用科学大学校长、CEO梅尔维·维德格伦也表示,这一举措不仅将惠及学生,还将有助于提高理货行业的效率和可持续性。她认为,双方学校的课程教育将使学生具备应对劳动力市场动态变化所需的技能和知识,“这是萨沃尼亚的强项,也对中国职业教育改革转型至关重要。”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