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复旦学子创办企业通过“上海品牌”认证:科创企业也要有创办“老字号”的信念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1995年考入复旦大学物理系后,为了赚取学费和生活费,夏立城有过两段校园创业的经历,在学校里名噪一时。毕业后,他走上了创业路。
时隔30年,昨天,杨浦科创促进会会长、上海蓝盟创始人夏立城宣布蓝盟刚刚通过“上海品牌”认证,“希望办科创企业也能像老字号企业一样,有自己的追求。”
蝴蝶牌缝纫机、乔家栅糕饼、培罗蒙西装等老品牌讲述一段段温馨的历史回忆,这些年,一些新的品牌也纷纷通过上海品牌认证。
回顾23年来创业的点点滴滴,夏立城印象最深的要数2015年申请“上海市质量金奖”时的那段经历。
申请奖项需要撰写报告,他找了一家中介机构,开口就是30万的高额咨询费。30万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不是笔小数目。
这一次,夏立城毅然选择从0开始学习。每天从早六点到晚十点,他参照专业准则精心撰写申请资料,花了五天时间,整整手写了8-10万字。“那段时间非常专注,让我仿佛回到了复旦校园里期末考试应考的状态。”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蓝盟获得了“上海市质量金奖”,还获得了不菲的奖金。
这些年,身边的不少同行纷纷转型,但蓝盟的发展却很稳。在业内更是有口皆碑,比如在服务知名广告公司时,团队成员全面评估其混乱的 IT 环境,通过架构梳理、虚拟化上云、安全策略优化及监控机制建立等创新手段,确保系统稳定,彰显强大技术实力。又如国外的软件说明书动辄100多页,蓝盟针对中小企业的痛点,研发了轻量级 ITSM 系统,让IT外包成为现实。这一切都推动了公司成功转型。
夏立城的创业之路走得很早,早在小学五年级时,他就通过批发售卖冰棍,为自己赚得了第一桶金3.5元。
1995年,从黑龙江农村来到复旦校园。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自己赚取学费和生活费,他做过家教中介,租过VCD。
1998年,当年大学里租一部VCD大约15元,夏立城用身上仅剩的800元买了50部VCD拿回寝室租,当晚就赚了70多元。尝到甜头的他连夜贴了十几张海报,顿时客流如梭,第二天50部VCD被租赁一空。几个月后,夏立城甚至“垄断”了校园里租VCD的生意,一时间风头无二。以至于多年后和他同龄的校友见面后,一听说他是9号楼租VCD的,立即勾起了少时回忆。
大学毕业后,夏立城创办了蓝盟,他的经营理念是:把服务放在第一位。因为只有把服务做好了,哪怕不用刻意维护和客户的关系,自然会有客户。在一个纯商业环境中,这23年来,蓝盟服务了许多顶级企业。
所谓不进则退,在蛇年新年到来之际,夏立城并不满足过往的成绩。随着蓝盟“上海品牌”正式通过认证,他希望未来,公司能凭借深厚积累、创新精神和团队凝聚力,在IT服务领域持续深耕,为行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开启更加辉煌的篇章。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