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现场|这些入围优秀名单的提案,是如何诞生的?
2025-01-13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常鑫/图

1月13日下午,上海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预备会议召开。会上通报了2024年度市政协优秀提案推选名单,共70件提案入选。这些得到优秀推选的提案是如何诞生的?又有怎样的履职故事?记者与这些委员们聊了聊。

  一封居民来信促成一件提案的诞生  

王海涛

去年两会,23名市政协委员联名提交《关于创新“两旧一村”改造模式,推出“房票”机制的提案》,聚焦“两旧一村”改造工作,提出了创新采用“房票安置”模式的建议。2024年8月,上海首张“房票”诞生。这件获得推选的提案的诞生,来自于一封居民来信。

市政协委员王海涛讲述了这个故事。这封2023年收到的这封居民来信中,提到了自己居住旧村改造现状,居民们最大的期盼就是能够通过改造让生活更加舒心、更加美好。收到居民来信后,一组现场的调研让靴子落地。通过相关对接部门和街道的走访调研,对遇到的问题有了更充分地掌握。

扎实调研掌握了具体情况之后,就是去找寻合适的解决路径?“我们通过一些案例的思考,围绕全国其他的一线城市尤其是长三角地区包括南京、无锡等地在进行‘两旧一村’改造中所探索的长效机制的创新和应用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进行了深度的思考。”

王海涛说,在这些基础上诞生的这份提案也得到了各位政协委员的支持,最后共有23位委员联名提交。“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协商的力量。政协是一个非常宝贵的平台,可以将委员的所思所见转化为提案,转化为社情民意,并通过这些提案和社情民意,与政府的相关部门一起提出一些好的政策、好的方法、好的措施,改善居民的生活。”

在履职的过程中,他也感受到了调研的价值。“提案本身有跟我们本职工作相关的,也有和工作有相关联系的。本职工作上面我们要做到专业,与工作相关的则更要做到百分之百地在调查研究方面认真谨慎。”

  一件提案反映400万新社会阶层的心声  

卢慧文

百分百认真调研,反映更广大群体的心声,正是很多委员们认真担负的履职责任所在。

市政协常委卢慧文等14名委员去年提交的一份《关于对标国际一流城市,增强上海对国际优质人才的吸引力和粘性的提案》,也入选了2024年度市政协优秀提案推选名单。“这是一份反映了400多万新阶层群体心声的提案。”她表示。

2023年,一份行业报告进入了她的视线。这份2022年全球人才竞争力持续报告,从5个维度衡量了各国的人才竞争力,分别是准入度、吸引力、成长度、粘性和全球知识技能。中国当时的整体排名是第36位,其中人才粘性排在第66位,人才吸引力排在了第87位,这两个维度下面的细分领域排名更是到了百名之外。

“我们整个调研是以上海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的集体课题的方式来展开的。新社会阶层是由外企和民企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社会组织和中介组织,自由职业者和互联网从业人员组成的,在上海共有400多万人,他们全部都在体制外,大多数都有海外背景和海外经历,所以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和能量都比较高涨。”卢慧文表示。

当年参与上海市两会的新阶层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有40多位,如何帮助这40多位代表委员反映好这400多万新阶层的需求,发出新阶层的声音?“我们这个提案就是在社联会首年集体调研课题成果的基础上转化而来的。”卢慧文表示。

提案当中提出的一些建议,包括优化对身处海外的国际人才的宣传,细化对在沪国际品牌的宣传,提升在沪国际人才的生活软环境等建议,在2024年得到了承办单位的充分回应和大力支持。“像上海市政府外办和上海市友协多次举行了这方面的座谈会和活动,推出国际体验官、短视频创作大赛等很多创新手段,效果非常好。”她表示。而看到委员们的建言能够被重视、被采纳,也让她感到很受激励。

  一天不到434件提案已提交今年大会  

尧金仁

尧金仁等5名委员获得优秀推选的一份《关于以再保险“国际板”为载体,在临港新片区打造着眼于国际竞争的离岸保险功能区的提案》,从集成规则、营商环境和平台搭建等方面为上海打造国际再保险中心出谋划策,得到承办单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认可,并成立协调小组,一体化推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目前,临港新片区已批复设立19家再保险运营中心,营商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国际再保险业务平台已上线。

建言有成果,也让委员们履职更有干劲。今年,市政协委员们也将目光投向了经济、民生、城市建设等人民关切的各个领域。

卢慧文委员表示,她今年还会持续关注国际人才方面的话题。“我们带来的是如何帮助外国市民更好融入社区的这样一个建议。”她表示,当更多普通白领、小微企业创业者和来自“一带一路”国家的留学生组成了现有的上海外籍人群,对于他们的社区融入工作就要改变方式,要更主动地去寻找他们的居住地,也要更重视互联网社区,比如宠物友好群等等,将社群宣传工作做得更接地气。

尧金仁委员今年关注则在创新药商业保险如何支持创新药方面。生物医药产业是上海市三大先导产业之一,其中创新药研发非常关键,而要发挥药物作用必须先进入临床试验。“如何让商业保险和医保各自发挥各自功能,发挥各自的特长,来真正把老百姓的健康呵护好?我建议商保要与医保相互衔接,错位发展,来支持创新药的研发,保障人民生命健康。”

记者了解到,截至1月13日下午2点,已收到大会提案434件,其中,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界别和专门委员会等集体提案143件,委员个人或联名提案291件。提案内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其中,有关经济建设的169件,有关政治建设的29件,有关文化建设的39件,有关社会建设的166件,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31件。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常鑫/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