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化Talk | 市政协委员周平:在樱花荷花兰花旁,用音乐为城市带来新动能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文 常鑫/图、视频
上海交响乐团让它的不少国际同行都颇为艳羡,因为相比于欧美老龄化的观众群,它拥有大量的年轻观众。市政协委员、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说,“整个城市就是舞台”,乐团正因为有很多创新动作,才让它广受年轻人欢迎,“我们走到了城市各个角落,在樱花树下、荷花池边、兰花室中举办音乐会,让音乐和市民游客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样,音乐也为整座城市带来了新动能”。
不少人觉得上海交响乐团屡屡让人有“意外的错位感”,一是作为一支西方古典乐领域的国际名团,上交却在国际上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广者。上交演绎交响乐经典的实力已经得到公认,“但事实上,我们也一直在委约创作或是演绎中国作品,致力于用这个国际语言,去讲述中国的文化、中国人的精神”。这两年,上海交响乐团委约创作和演绎了“金庸武侠”“中国厨房”等具有强烈中国文化符号意味的作品,而且大受好评,“很多外国人知道中国功夫,却不懂得金庸武侠中所提倡的‘侠义精神’,他们也或多或少吃过中餐,却没有其中的文化体验感,所以我们用了国际通用的音乐语言,这让其中的文化和情感不需要翻译就能被大家所明白。”
在做《中国厨房——味觉的盛宴》这场音乐会时,上交联手锦江饭店,将中式菜肴套餐和音乐会门票打包,很多观众颇觉新鲜,既能品味音乐又能品尝美食。在周平看来,交响乐团从来不只是存在于高雅的音乐厅中,“它应该跟观众的日常息息相关,跟他们的经历、背景,有非常大的连接度”。
在这样的精神指导下,上交频频走出音乐厅,融入城市肌理。“比如春天的时候,我们会在乐团的樱花树下举办音乐会,让赏花的市民游客可以感受音乐的美好;我们刚刚又跟上海植物园合作,夏季的时候让荷花池成为音乐会的场景,或者跟植物园的探访夜精灵项目、跟园内的兰室合作,打造系列音乐会——当城市不同的网红打卡点或者地标跟文艺融合,那这样叠加传播的效果,就能为城市带来新动能,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塑造城市的形象、性格,增加城市的内涵和积淀,营造出全新的影响力。”
文商旅融合发展,正成为包括上海交响乐团在内的上海文艺机构的共识。“把艺术放到城市更加广泛的、丰富的场景当中,这是我们文艺工作者需要努力的方向,上海不仅需要高科技的硬件建设,也需要我们这样的文化‘软件’建设,因为这才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才能给上海整个城市赋予一种独特的文化气息。”周平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文 常鑫/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