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化Talk|市人大代表张颂华:让“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溢出效应更加凸显
2025-01-16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施培琦/图、视频

上海作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将大力提振消费置于首要位置。提振消费,文化行业何为?“全面了解上海文化消费市场的现状及问题,深入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激发上海文化消费潜力,促进文商旅体融合发展。”今年上海两会上,市人大代表,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党委书记、总裁,上海大剧院院长张颂华提出这般建言。而对上海大剧院来说,也在继续探索实践——以演出为中心环节,加强文旅商体展融合策划。

  “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效应凸显  

2024年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所属剧场演出场次达到2182场,比2023年增长40%,经营收入超5亿元,比2023年增长29%。“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的溢出效应正在凸显。

去年,柏林爱乐乐团献演上海大剧院,4场交响乐、3场室内乐演出和一系列具有非凡意义的艺术教育活动,让全城沸腾。其中4场交响乐的6000余张演出票创造了5分钟内售罄的纪录。

“我们统计了一下,有47%的观众是外地观众,10%是境外来沪观众,展现出无与伦比的魅力和吸引力。”张颂华说,观众为了观看演出,对上海大剧院的剧场周边区域带来更多活力,在打车率、酒店入住率上都有很好的提升作用,“包括莫斯科大剧院的演出,还有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很多的演出,其实,都极大带动上海这座城市的对外吸引力。”

“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这样的做法给予当下的文化工作者很多启示。从“中国首演”到“唯一一站”,众多稀缺性项目登陆上海大剧院,也进一步助推这一效应。在张颂华看来,文化要在其中承担起更大的责任,在这一过程中就要不断去做新尝试新融合,“这不仅是要为我们所在的行业作出贡献,更是要融入全市整体发展的格局。”

2025年下半年,上海大剧院还将引进很多像《悲惨世界》这样世界级的知名演出,文化广场、音乐厅、Young剧场等同时也在积极筹备重磅剧目,力争创造出很多好的IP。

张颂华说,上海提出“支持首发经济,鼓励开设高能级首店、旗舰店,开展具有影响力的全球首发、首秀、首展活动。”从大方向来说,无疑是支持好产品,但这主要停留在消费端,对文化产品的打造关注不足,导致上海缺乏比肩国际一线城市、可代表城市文化的IP产品。

“目前,除了个别文化项目及体育赛事外,上海缺少本土文化IP属性鲜明、可以吸引各方宾客纷至沓来的优质文化产品。我们一直会提‘驻场演出’这一概念,上海的城市演艺标志性IP在哪里?我们到纽约、伦敦、巴黎,都会看到一批非常好的驻场演出。上海真正的城市文化 IP 如何脱颖而出?我想,除了引进剧目外,我们打造强化属于自己城市演艺IP的工作要加快加强。”张颂华说。

  配套服务消费场景更多元  

“我们在做一些剧目时,现在已经比较系统考虑剧目本身能带来的一种文化效应。如果外地观众来到上海看演出,他到上海以后,与文化消费相关的其他消费场景,我们剧场是不是也可以为之贴心提供?”张颂华提及了在上海大剧院出圈的“深夜葱油饼”、一日店长、大咖特饮、幕休红酒和餐饮等。也因此,他建议,从售票开始,通过看戏,再到文博场馆看展、体育赛事,未来,要为文旅商体展做更多融合和赋能。

实际上,上海的商旅文体在对外宣传上多采用单张出牌、各自宣传的方式,怎样将一手好牌组合起来,做大做强,值得统一策划。“今年上海的重量级体育赛事吸引境外游客来到上海,但由于缺乏有针对性的吃住玩乐购整合性推介,未能有效发挥体育赛事的带动作用和溢出效应。”张颂华认为,这方面应该共同来破题。

“建议通过整合资源,建立市级统一协调机制,做好流量集聚和变现,提升文化消费能级,从政策、市场信心、技术创新以及国际开放等多个层面构建多管齐下的策略,以品牌活动为牵引,促进文商旅体展市场主体协同联动,扩大消费集群效应,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他说。

另据介绍,2025年上海大剧院也会不断强化创演工作,除了引进很多海外经典演出,也要强化在上海地标文化场馆首演首秀效应。上海歌剧院、上海芭蕾舞团、上海民族乐团都会创作一些经典剧目,在2025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完成首演,同时,以项目走出去的方式,构建国际传播,让更多上海演艺机构走向海外,讲好中国故事。

新的一年,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还将继续创新机制体制,强化创作演出,加强人才培养,扩大对外交流方面多出思路和举措,以此推动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建设。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施培琦/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