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迎接境外游客,上海商业准备好了吗?记者探店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图
随着一系列免签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到中国旅游、购物。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上海接待入境旅游者突破600万人次,构建起中国“入境游第一站”的全新格局。
老外青睐上海哪些消费打卡地?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1月17日前往浦东、静安、黄浦探店。
// 外国游客喜欢“上海味道” //
浦东正大广场年味渐浓,有间·好巳集“包发财”,将新春花艺、民俗文创、艺术手作等融入老上海风格,让游客感受中国文化与浓浓年味,糖葫芦、面人、糖画……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驻足。
“自2024年下半年起,我们这里外国游客开始增多,近期客流激增尤为明显,主要以日韩、泰国、东南亚游客为主,广场内外国游客客流量较2023年平均提升三成以上。”正大集团商业地产创新事业部首席执行官周佳璇介绍说,“我们定期组织馆内客服员工与商户员工学习外语,以提升他们的外语沟通能力,并统一配备了先进的翻译器,覆盖50个语种,确保在商品介绍、价格咨询等方面能够迅速、准确地传达信息。我们也对馆内指引指示进行了全面更新,全部采用中英文双语。”
记者看到,正大广场B1楼层携程外币兑换点,增加了兑换币种,并在客服台显著位置摆放了外币兑换服务的宣传单页。在支付方式上,也进行了优化,增设了外卡收银服务,如Visa、MasterCard等信用卡或借记卡均可使用,大大简化了日韩游客的支付流程。
大众点评数据显示,去年11月以来,韩国用户日访问量持续攀升,总访问量环比免签政策落地前增幅接近40%,最高单日访问量同比增长超过300%。此外,11月以来平台上韩文评价增幅最多的餐饮门店集中在烤肉、本帮江浙菜、韩国料理等品类;正餐之外,网红奶茶饮品店、洗浴汗蒸等休闲娱乐商家的评价区也留下了韩国游客的足迹。
“现在每天都有十几桌的韩国客人,因为我们是正餐餐厅,家庭型和几个朋友一起来的居多。”上海“必吃榜”餐厅人和馆相关负责人蓝总表示,韩国游客到店最喜欢吃肉,“本帮金牌红烧肉还有法式黑椒牛柳很受欢迎,蟹粉捞饭也是必打卡菜品。”此外,生煎包、小笼包等菜品也备受喜爱。
值得一提的是,韩国游客到了中国,还入乡随俗地用起了本地线上平台,来优化自己的用餐体验。据人和馆店员反馈,店里韩国客人中10%会提前在大众点评线上取号排队。
// 韩国游客占这家店线下新客80% //
位于南京西路锦沧文华商场的SHUSHU/TONG首家概念旗舰店,进店就是满满的少女感,梳妆柜、沙发、茶几,让这里成为一个女孩的沉浸时间,由此也受到了韩国女孩的追捧。
“近期境外韩国游客占我们线下新客约80%,销售额比去年提升约50%,消费以经典款和折扣品为主。”SHUSHU/TONG营运负责人Aiki告诉记者,“一直以来我们品牌在韩国都有很多市场推广动作,当下比较火的明星艺人都有穿我们品牌的衣服,也经常会有韩国网红博主会来店里打卡,本土曝光率一直很高,很多韩国当地的潮流年轻人都知道SHUSHU/TONG,她们来旅游就把这里作为必来打卡地。”
据介绍,这里大部分韩国客人是年轻女性,进店会打卡拍照po到ins和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不同客人之间也会互相交流试穿选购感受。“比起本土消费者,她们更能接受比较前卫、非日常的款式。”
接下来,SHUSHU/TONG将优化外国客人的会员注册,让其能方便快捷地成为品牌会员享受福利,并且结合外国客人的消费习惯,调整店铺货品结构和陈列,更符合其消费喜好。
记者从市商务委获悉,为进一步吸引外来消费,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市商务委今年将从入境旅行便利度进一步提高,节假日有所增加等有利条件情况出发,借助有商业价值的传统节庆顺势加力,挖掘有潜力的市场需求造节造势,更加有效激发市场化促消费的内生动力。
进一步深化商旅文体展联动,在丰富活动种类、提高活动质量的同时,打造更多市场化联动产品,加强以联动产品为重心的宣传推广。举办“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聚焦“让全球旅客好来、好玩、好购”,通过“活动+产品+服务+政策”,突出“顶流带动”“跨界联动”“体验悦动”“政策撬动”,充分展现上海的夏日活力和魅力。
// 全市6.5万家商户支持受理外卡支付 //
从去年11月开始,随着韩国游客的激增,黄浦区成为韩国游客的热门聚集地。记者在南京路步行街上发现,相比以前,有越来越多讲着韩语,成群结队的游客,还有很多来自东南亚的消费者。
“除了美食,运动类商品也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购物。从免税金额上看,第一百货离境退税物品金额较去年同期相比,实现了显著增长,同比增长约2至3倍。”第一百货商业中心运营管理部经理周炯表示,为了更好地服务这些外宾,第一百货在离境退税点,特意增派了外语较好的年轻工作人员,准确地为外籍顾客提供详尽的商场导购,解答关于商品品牌、周边景点及退税流程等各类咨询,确保每一位国际宾客在享受购物乐趣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温馨服务。
为了打造更多元的国际商业环境与便捷周到的服务体验,第一百货一方面持续优化线下外卡支付环境和体验。另一方面,推出了行李寄存服务,在六合路设有行李寄存点,方便游客在逛街期间轻松存放行李。
此外,第一百货今年春节将携手敦煌快闪展,开展大拜年活动。活动期间,不仅有敦煌文创快闪店、敦煌舞活动,讲述历史与文化的故事;还有春俗活动,写春联、捏泥人,传统手工艺人进行现场教学,更好地展示上海城市形象,吸引全球消费者的目光,讲好中国的精彩故事。
截至2024年底,上海全市实现6.5万家商户、9万余台终端支持受理外卡支付,“外包内用”“外卡内绑”等移动支付产品应用场景进一步扩大,支付方式不断丰富。
市商务委会同市商业联合会制定《上海市商业领域行李寄存建设指南和服务规范(试行)》,截至目前,商业领域的行李寄存服务点超过1000个,服务不断优化升级。
依托“五五购物节”“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等重大节庆活动,发挥商旅文体展联动的拉动效应,持续提升上海友好型消费环境的显示度与认可度。发布多语言“爱购上海”国际友好手册,推选出首批14家“国际友好商场”,为游客提供国际便利支付、离境退税、多语种服务等各类国际友好服务。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