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中国年|文化跨年,剧场里的年味大餐已开席
2025-01-20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文、视频 受访者供图

过去一年,上海演艺市场蓬勃发展,消费活力持续释放。而临近蛇年新春,沪上各大剧场摩拳擦掌,纷纷就位,更是提前奉上了文化年味大餐。近期哪些好戏闪耀新春档,一起来看看吧。

开年巨献《鹿鼎记》,17年后再引热潮

数名大内高手头顶光束、脚踩平衡车在舞台上穿梭自如,场铃提示,演出即将开始,观众屏息以待。一声极速的箫声划破了剧场的安静,武侠感十足的音乐伴随沉重而有力的鼓点,一派刀光剑影的景象勾起观众的无限遐想。

对于何念导演的作品,观众们总爱饶有兴致地预测:这次,他会带来怎样的突破?前曲一响,这是一部传统的武侠作品?这是一部创新的赛博朋克作品?这版话剧《鹿鼎记》是快意恩仇的江湖,还是波云诡谲的朝堂,抑或是探讨生死的哲学命题?带着这些疑问,开场五分钟后爆出了第一阵笑声, 话剧《鹿鼎记》17年后正式拉开了上海话剧艺术中心2025开年大戏的帷幕。该剧将在2025年1月19日-25日,2月2日-16日春节档与戏剧观众见面,根据首演数据,全长约140分钟的话剧,总共有331次笑声,平均25秒笑一次。

2008年,由何念执导的话剧《鹿鼎记》一经推出便掀起轰动,尾声的“未完待续”四字让不少观众期待许久;十七年后,何念再执导筒,剧本数易其稿,他希望重新做回自己,“逗笑观众”是他最直接的目标。

2008年,钱芳是登上舞台的第一个“建宁公主”,与郭京飞饰演的“韦小宝”成为了很多观众心中无可替代的初代舞台组合。如今钱芳升级为了假太后毛东珠,坦言想出演更符合年龄的角色:“观众也在和我们一起成长,想让他们看到不同时期的钱芳。”

剧情洋洋洒洒,舞美则为密密麻麻的笑点留下了充分的表演空间。舞台上大面积的留白为演员提供了更多的表演空间,也为观众提供了更加开阔的视野和幻想空间,将五本原著庞杂的江湖与庙堂归拢进一个四方舞台,顺着想象力延展至无限的武侠世界。

95年前诞生于上海,英式喜剧“笑”看真实你我

1月18日,作为演艺大世界·2024第十届上海国际喜剧节闭幕大戏、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环球舞台演出季剧目英国讽刺喜剧《私人生活》上演于茉莉花剧场。《私人生活》是英国国宝级剧作家诺埃尔·考沃德的代表作,此次是该剧中文版首度被搬上中国话剧舞台,该剧是茉莉花剧场首部自制剧目,作为2025春节贺岁大戏,将上演至2月16日。

1930年,英国剧作家诺埃尔·考沃德在他的亚洲之行中途经上海,入住了华懋饭店(和平饭店北楼的前身)314房间,他突发灵感,在短短四天时间里完成了《私人生活》的初稿。该剧同年在英国伦敦首演,一经问世便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全球观众。如今,经过将近百年的沉淀,这部戏终于回到了上海。

该剧导演罗茜表示:“编剧通过这部戏向我们提问:男人和女人应该是什么样,又可以是什么样的?每个人都不得不在外界期待和真实自我之间平衡。真的有人可以完全符合外界所有的期待吗?真的有人可以完全活出自我吗?我不知道,我还在探索,我也想和观众们一起去探索这个答案。我也希望观众走出剧场,能够找到一些坚持自我的动力。”

此次舞美设计出自资深舞美设计师沈力之手,他把20世纪30年代欧洲的生活风貌,以及剧本中的对称感和结构美还原在了茉莉花剧场的舞台上,并在有限的空间创造出更多可能性。整个舞台呈现出高级的质感,每个道具都体现出当时的年代感,细节可圈可点。

邂逅海报展,走进上海演艺的年终记忆

“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飞龙睡在瓦片上,月光映海棠。”伴随着一串串“长”在玻璃幕墙上的戏剧台词(歌词),一幅幅演艺海报依次绽放,“艺路生花·2024演艺大世界海报展”在新天地时尚二期举办,展期从1月18日至1月26日,有兴趣的戏剧观众不妨来海报展找寻剧场里的“年终记忆”。

海报展上,就有观众特意从外地飞来上海,见证音乐剧《灯塔》收官场次;还有不少戏迷赶来参与《巴黎圣母院》第一百场盛宴。一位来自北京的观众参与互动后还幸运地抽中了演艺大世界·小剧场巧克力,虽然当晚就要坐飞机回北京,但她表示“特种兵”般的“观剧看展”行程并不辛苦,还乐在其中。

今年,“戏剧魔方”展览区域进行了全新升级:8部剧目,5家厂牌汇集于此,将高话题度的代表音乐剧一网打尽。从小剧场的“千场”元老《阿波罗尼亚》,到出海代表《蝶变》《太阳黑子》《翻国王棋》,再到小剧场原创之光《灯塔》《0528》《时光代理人》《梦微之》,无论观众转动怎样的观赏视角,都可以与多维度的精彩相遇。海报墙上,被观众贴上了密密麻麻的台词,每一张纸上都承载着观众手写的一句话回忆,被剧迷们称为“对暗号基地”。

 “演艺大世界·《欣动时光》特别节目”直播间于1月19日来到海报展现场。主持人李欣与戏剧工匠刘善通、知名漫画家慕容引刀,带领戏剧粉丝现场开启海报鉴赏之旅。

这一次,历年演艺大世界文创品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和持续开发的周边产品也在展览中备受瞩目,缪斯殿堂浮雕香薰蜡烛、“好戏看国潮”600号联名巧克力、千里江山文创台历明信片、剧场跑马灯八音盒、票券日历、百花齐放雨伞等,琳琅满目。特别是演艺大世界小剧场巧克力——“剧味盒”中,巧克力座椅的设计让不少观众甚是惊喜,抽到礼盒的幸运观众表示,黑巧的味道和看剧的体验很像,充满了醇香的回甘。

演艺大世界海报展目前已走过4年,主办方希望,通过海报作品的集中呈现,向观众述说那些舞台上的精彩瞬间和高光时刻。在这个有戏可看、有物可购、有景可赏、有友可聚的“演艺大世界,活力艺街区”里,与观众携手,共赴热爱。

走进《如梦之梦》,续写25年的缘分

是什么魔力让胡歌如此坦诚直面讨论死亡?答案是《如梦之梦》。1月19日,“刹那, 一梦廿五”《如梦之梦》创作二十五周年纪念分享会上,几代“如梦的主演”齐聚上剧场。2013版出演“5号病人”的胡歌在现场连线时坦诚讨论生死,以及人过四十对生命的诸多理解。

“当时接这部戏时,我母亲病重,已下发病危通知书,那一刻我非常焦虑,深刻感受到死亡离我如此之近。我自己也曾经无限地接近过死亡,随着年龄的增长,过了40岁,身边的亲人和朋友都有人离开。在以往的人生经验中,我们通常回避死亡,不敢去面对和思考死亡到底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如梦之梦》对我最大的帮助是教会我如何正视死亡。”胡歌分享道。

25年来,无论是台上的梦中人,还是台下的入梦人,都陪伴这个故事走过一段人生旅程,完成人生治愈这堂功课。分享会上,《如梦之梦》主创团队——华人戏剧家、《如梦之梦》编剧、导演赖声川,该剧协同导演栾岚,及过去25年曾在各个版本中参与演出的演员代表——倪妮、黄士伟、樊光耀、陈煦莉等悉数畅谈与该剧的不解之缘。

倪妮分享了自己和“顾香兰”的缘起:“我觉得演员在演艺生涯里,能够遇到一个非常有欲望想要去塑造的角色,是非常难得的事情。顾香兰恰恰激起了我的舞台表演欲望。”

2025年,《如梦之梦》和时代车轮一同向前,将于1月23日至25日上剧场“年年相约新春档”。赖声川用“治愈”二字点明了这部戏不论是对演员还是观众,都带来了难以磨灭的心灵激荡。

这样一部难能可贵的作品,带给人们关于生命、死亡和人生的思考。赖声川希望借此告诉人们这些深刻的话题并不一定需要通过痛苦的辩论,观众也可以选择走进剧场看一出好看的戏,跟随主角同笑同哭,走过一场8小时的梦幻旅行,离开剧场时就会恍然发现自己好像回到了一个不同的世界。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文、视频 受访者供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