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探索“数字分身”,普陀教育为中小学生送上寒假“礼物”
2025-01-20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图

1月20日起,上海中小学生开启寒假生活。今年寒假有哪些好玩的活动?在普陀少年城大厅,一个“我的数字分身”体验项目吸引很多小学生玩得不亦乐乎。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采访了解到,这是普陀区教育局为全区青少年打造的寒假“礼物”,项目借助世界顶尖动画娱乐公司开发的专业数字人生成工具包,尽可能为孩子们呈现数字分身的技术全貌。

“向前走5步,跳起来,后空翻,落地后,跳蝴蝶步。”在“文字驱动分身站”,普陀区真光小学五年级学生周星骏写下这样一段文字,同组的四年级学生龚彦歆立即借助翻译软件将这段文字翻译成英文,随后负责“导演”的申梦欣等同学在设备上调整参数、操作界面,很快界面上的机器人就表演出了这段文字描述的动作。这让小组里的同学们感到很神奇。“这里面涉及到的技术有自然语言处理、动作合成与动作库、深度学习与动作生成、实时动画与动作映射等。”现场志愿者介绍说,整个过程中,系统通过理解文字转化成动作,再经过深度学习变成流畅的动画。

在“混合现实竞技场”,一组学生玩得很起劲,只见一个同学先在摄像头前识别好四个方向的手指指向,然后就可以用手指充当“游戏按钮”玩游戏。手指上上下下“忙碌”一番后,四年级的刘卉言同学拿到了1290的高分,志愿者老师都不禁为她点赞:“这个分数很高了。”“蛮好玩的,以前都没见过。”拿了1090分的宋祺萱说道。

在“动作捕捉虚拟台”,一组学生和机器玩起了“石头剪刀布”:同时出手,系统通过识别手指的形态来判断胜负。几个同学轮番“上阵”,接连取得了胜利。“为什么屏幕上的骨架能跟着你,每个关节都对得特别准?这里面涉及到了人体关键点检测算法、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实时跟踪与精确性等技术。”志愿者给孩子们解释道。

记者采访了解到,此次名为《开发“我的数字分身”——结识数字世界的我》的活动,是普陀区教育局最新推出的体验项目。

“数字分身,也被称为数字人或虚拟人,存在于非物理世界中,由计算机手段创造及使用,并具有多重人类特征(外貌特征、人类表演能力交互能力等)的综合产物。”活动相关工作人员李佳蓉介绍说,数字人的发展从早期的简单模仿逐步进化到精细化表现,技术不断进步,尤其是在AI的加持下,能够实现更为精准的身体动作识别和预测,数字人不仅在外形上趋于真实,更在交互与情感表现上更加自然与流畅。如今,数字人已经成为数字化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自主性增强,数字人在社会生产中逐渐承担原本由实体个体完成的任务。

此次体验项目,借助世界顶尖动画娱乐公司开发的专业数字人生成工具包,设置了“开发我的数字分身”互动体验展览,从技术维度分为“虚拟人物与角色创建”“动作捕捉与骨骼识别”“AI技术与实时互动”三类,从构建数字分身的基础、到虚拟角色的动态表现、再到聪明自主智能,尽可能呈现数字分身的技术全貌。其中,每类下设四个互动体验展项,进一步凸显每一类中具体的技术特征,使学生在体验学习中,能了解并适应这些新兴技术,培养数字素养和创新意识,更好地理解未来科技和社会趋势,同时对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交融产生更深的认知,以“结识数字世界的我”。

“对于青少年来说,这个(活动)是接触新技术的一个很好的媒介,大家玩起来都很开心。”李佳蓉说,在体验学习中,一方面能帮助青少年提升数字素养和技术能力,使他们在创造和操控虚拟角色的过程中,掌握AI和虚拟现实等前沿科技,帮助他们适应未来数字化社会的需求。另一方面,在构建“我的数字分身”过程中,建立良性的自我投射,为青少年提供了自我表达与身份探索的机会。“现场一共有12个展项,主要面向四到六年级,其他年级也可以,学校可以组织学生来体验。”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