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中国年|图章、香囊、“蛇”元素文物,上海中医药博物馆新春“整活”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开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内的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中华医学会医史博物馆)一楼大厅墨韵弥漫、药香四溢。博物馆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创交织出新韵味,共迎乙巳新年的到来。这里不仅有上新的生肖蛇图章,各位参观者还可以仔细欣赏,探秘上海中医药博物馆里的蛇年文物。
// 新图章融入大思政 //
近年来,上海中医药博物馆注重“将思政课开在文创里”,打造“文创+思政”模式。目前,2025年文创图章已在博物馆一楼服务中心亮相,大家可以在盖章打卡区收获盖章,感受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精彩碰撞。
此次上新的文创图章独具匠心,2025年生肖“蛇”图章分“博物馆款”与“图书馆款”,蛇身蜿蜒灵动,线条简洁流畅,生肖文化与中医药文化巧妙融合。其中,“博物馆款”图章设计理念源于馆藏“清代青花十二生肖瓷瓶”的蛇图案,“图书馆款”则来自古籍《经史证类大观本草》中的金蛇图案。
与此同时,上海中医药博物馆IP“壶宝”章(2025年加油版),以“壶宝”憨态可掬的形象传递出积极向上的活力;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章(2025年版)则彰显博物馆的独特标识与深厚底蕴;“鼎”主题章,图像为学校东门场景,居于中间的“鼎”寓意中医药事业欣欣向荣、蓬勃发展,激发师生爱校之情和传承创新中医药之志。
博物馆还和学校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合作推出“致中和”章,取自上海市名中医王庆其的书法作品,“致中和”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人与社会的和谐相融、人体内部的和谐统一,既体现中医对于平衡和谐的不懈追求,也是学校心理育人的努力方向,希望学生拥有“致中和”的心态、“和而不同”的智慧、“美美与共”的胸怀。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馆长李赣介绍,这些图章不仅是精美的文化艺术品,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载体,助力学校思政教育迸发全新活力。
// “蛇”香囊富含大文化 //
为推动中医药文化高质量传播,上海中医药博物馆每年还都会推出生肖款香囊。
2025乙巳年“蛇”生肖香囊,这款香囊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基础,精选多种地道药材,依据大众养生需求精心调配而成。香囊的配方融合了芳香化湿、驱虫辟邪、开窍醒神等功效的药材,如艾叶、藿香、佩兰、白芷等,其散发的阵阵清香不仅能够清新空气、驱虫防疫,还能起到一定的保健养生作用。
香囊精美的外观设计,既保留生肖文化的韵味,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作为随身佩戴的饰品,或是家居装饰、馈赠亲友,都极具特色,从而进一步体会袅袅药香中蕴含的中医药文化。
// 馆藏文物贴合大生活 //
李赣介绍,蛇在上古时期被许多部族视作图腾,伏羲与女娲都是人首蛇身的形象。同时,蛇在中医里是地道的药材,蛇拥有“动物人参”的美誉,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曾记载蛇的食用价值和功效,蛇可祛风、祛湿、通经络、强筋健骨、活血养颜、止痛解毒等,可治风湿类及关节神经等病症。蛇胆、蛇毒也都是名贵的药材。还有以“蛇”命名的中药——蛇衔草,具有清热凉血、解毒消肿之功效。
在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也有“蛇”元素文物,它是一套十二生肖药瓶,12件,每件高5.6cm,口径0.6cm,宽4.2cm。直口,平肩,平底。瓶体分别绘有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生肖图案,肩部分别书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末、申、酉、戌、亥12字,为中医贮放成药的盛器。
今年新春,上海中医药博物馆正常开放,除了常设展外,当下,馆内还正在展出“人人会医,百草皆药”苗医药巡展,以此弘扬苗医药这一宝贵的民族医药文化,促进中医药文化的多元交流与传承。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