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工加速跑,上海90后机场联络线后通段总工程师全力保障项目进度
2025-02-06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朱彬

新年开工加速跑,青年只争朝夕。当前,市域机场线13标项目后通段——浦东1号2号航站楼站至上海东站站的建设正在不间断开展中。作为上海市重大工程项目之一,联络虹桥航站楼和浦东航站楼两大门户枢纽的市域机场线动工前便受到广泛关注。但人们不会想到,一位上海90后在其中承担起了项目重任。机场联络线13标(二工区)项目总工程师刘天与二十余名工人春节不停工。而蛇年刚开工两日,市场机场线13标建设现场已是一片繁忙景象,刘天和工友们抢工期、抓进度,又投入到新一年的联络通道冻结工作与场地清理工作中,同时正在抓紧开展隧道区间的井接头施工工作。

  不间断开展机场线项目关键环节  

去年底,市域机场线先期开通段实现40分钟快捷通行。40分钟,几乎同样也是机场联络线13标(二工区)项目总工程师刘天日常巡查的时长。开工首日,刘天比日常更为仔细地检查了工地情况,从隧道一头走到另一头,巡查花费了约一个小时。工作第二日,刘天又马不停蹄地参与项目会议,向公司汇报工作进展以及年后的工作安排,保障项目扎实稳步推进。

刘天负责的机场联络线13标项目属于后通段,位于浦东新区祝桥镇,区间线路总长度约5.7公里,设有4座联络通道。去年年底,市域与机场线隧道已实现双线贯通。眼下,他与同事们正在抓紧双向隧道的联络通道冻结施工与建设。

这一工作在春节前便开始着手,如今仍在开展。“由于软土地质这一特殊情况,施工现场开启有全天候冷冻设备以保证后续的挖掘工作,一直需要24小时有人值守,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冻结工作结束后,预计3月份达到开挖条件后正式开展联络通道的挖掘工作。”因此作为机场联络线13标(二工区)项目总工程师,他在春节期间将回家过年的机会留给工友而自己驻守在工地现场之余,开工之后又继续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刘天告诉记者,相比春节期间的坚守,他们在节后的工作量有所增加,除了联络通道冻结施工外,还要进行隧道区间的井接头施工。“盾构挖掘工作结束后,预计6月份开展排水沟、疏散平台等隧道二结构的施工工作,2025年年底结束当前的土建工作。”

  首任总工程师开掘9米隧道  

一般而言,从项目技术员升任总工需要五六年时间,但刘天将这一时间缩短至三四年。2022年,毕业后仅三年时间,他便从一名技术员晋升为项目总工程师。这离不开他自己对工作的负责态度和钻研劲头。

作为项目总工程师,他不得不面对施工带来的客观挑战。在业内人士看来,上海挖地铁相当于在“豆腐块钻洞”,其功夫难度丝毫不亚于用金刚钻揽的瓷器活。1843年开埠通商后,上海逐渐替代广东迅速跃升为对外贸易中心,自此上海便开启了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历程。海纳百川,是上海作为长江入海口的天然地理优势。但这一特点也使得上海受到了内陆城市不具备的困扰和掣肘。轨道交通作为衡量城市发展的指标之一,软土层对于上海这座现代化城市的建设发展并不友好。

“上海属于软土地质,”刘天表示,“自己负责的路段,部分还涉及在七层土里面进行施工作业,每一层的土质不同,越挖可能含水量越多,但盾构机‘怕’水,一是利用设备挖掘钻探潮湿土难以控制其操作姿态,二是操作稍有不慎存在漏水被淹的风险。另外土层还存在沉降的可能性。”对此,怎么使用这个“大块头”挖隧道、推土是摆在他面前的一道棘手难题。

对此,在晚上下班之余,他每天必看3篇论文,“连续看了三四个月”。从论文中,他总结吸收相关知识储备,从中学习如何控制沉降、推测沉降数据等。

在施工设备方面,项目还面临新挖掘机器的运用难题。挖掘如此宽的隧道需要采用9米左右的盾构机,而刘天所在的单位此前并未有过运用该大型设备进行施工作业的经验。尽管在成为该项目总工程师前,刘天曾参与过15号线桂林公园至姚虹路段的施工工作,也一直向师傅吸取6米多的常规隧道施工的经验,但不同于6米余宽的常规地铁隧道,市域机场线的隧道采用的是9米多宽的隧道。

“不论对于我本人还是单位来说,都是一种挑战,施工风险比较大。”他说。对此,在2021年11月市域机场线13标项目正式中标后,为了顺利完成施工任务,首次担任项目总工程师的刘天在正式施工前,便开始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翻阅论文之外,他还带领同事去长沙进行调研学习,向设备厂家了解设备的运行参数、技术参数等问题。如此才能熟练掌握操作设备的方法,进而在施工作业中准确把握设备对土层的推力影响。

  创新工法运用于市域机场线  

在学习吸收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他还创新了一道工程技术。在市域机场线的项目工作中,他提供了使用盾构渣土改良的新思路,这是上海市首次将这一新工法运用在工程项目中。一般而言,在盾构工作井现场,利用盾构掘进产生的弃土会被消纳处理掉,但通过新工法,将弃土制成土浆,再加入固化剂、掺和料(钢渣),制作成可满足设计指标及施工性能要求的同步注浆材料,如此一来,可满足固废的绿色理念同时节约造价成本。

这一灵感来源也是他通过翻阅总结大量论文以及对相似项目的学习获得的。刘天透露,根据中科院上海科技查新咨询中心出具的报告显示,这一项目技术已经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其社会、经济及环境效益显著,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在此基础上,该项目已完成论文一篇,正在申请专利一项。“做一个项目不能什么都不留下来”,刘天认为,“申请课题和专利不仅是对自己科研工作的认可,也是为未来的项目工作提供参考。”

刘天担任上海建工机施集团团委副书记,同时还是静安四大功能区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静安区人大代表助理,负责宣传、企业人文关怀、党政廉洁等工作。一周七天,他有四五天投身于项目工作,一两天投身于团委工作。尽管工作繁重,但刘天现在也逐渐习惯了这一工作量。

今年春节期间,刘天在家的时间不超过48小时。不止今年,刘天已经连续5年选择在大年初一驻守工地一线,“我是上海人,平时回家的机会相对多一些。春节值班时,我们一般会优先让外省市的同事们回家过节。”在他本人看来,这业已成为他习以为常的一种工作模式,“年年都是如此,工地有两人间宿舍,只不过是从家里换了一个地方住”。

而正式开工后,他又照常投入到工作中。项目总工主要负责技术质量方面的工作,每天下隧道巡检是其工作日常。“每天都要对关键地方全部检查一遍”。如此一来,他在隧道中步行一个来回至少6公里,而上下隧道也全靠梯楼,他每下一次隧道的运动量相当于爬了10层楼。“隧道平均20多米,相当于8-9层楼的高度,最深处达到36米左右,相当于12层楼。”和刘天一样,春节前后一直在坚守岗位的同事有二十余人,他们一直奔波于地面与地下隧道的路上。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朱彬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