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仅九份的“洛桑奖学金”,这位00后在瑞士的芭蕾舞台上拿到了
2025-02-14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林千惠

全球千人选拔,八十五人决赛,只颁出九份奖学金。近日,第53届瑞士洛桑国际芭蕾舞比赛落幕,而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2018级芭蕾专业学生王韩熙,不仅在严苛的比赛里拿到含金量超高的奖学金,还作为唯一一名获奖的中国选手,拿下排名第四,也是女性中第一的好成绩。

  ※  听到获奖,“血从脚冲到头”  ※  

“念我名字的时候,感觉有一股血从脚冲到头了。”尽管决赛已落幕好几日,但回想起颁奖的那一刻,马上就要满18岁的王韩熙仍记忆犹新。她坦言,没想到会拿这么好的名次,“虽然还是有些期盼,希望替中国拿个奖。”

尽管全球芭蕾赛事众多,但对芭蕾舞者而言,洛桑国际芭蕾舞比赛意义非凡,面向全球严格选拔,参赛选手实力高超。此次中国共有四名选手进入决赛,而最终唯有王韩熙获奖。

“洛桑有基训课、现代基训课,古典芭蕾变奏和现代舞规定剧目四个方面的考核。”王韩熙说道。洛桑比赛赛程以战线长、要求严格而知名,在比赛中,不仅有剧目考核,平时上课训练,也有评委来抽查选手状态,并将此算入到总评分中。

从进入赛场开始,打分就开始了。这使得即使是排练而非正式表演,选手也会处于一种高压力状态。王韩熙也经受了这一考验。上课、排演,她都努力保持着好状态,“评委在的时候我会更加高度集中,想着不掉链子,但评委不在,我也不会放松懈怠。”她说,“比赛考的就是你的好心态、毅力和持久度。”

  ※  快慢舞动,芭蕾是种态度  ※  

此次比赛的重头戏是古典芭蕾变奏和现代舞规定剧目,王韩熙分别选择《雷蒙达》和《闪电》作为自己的表演剧目。“一个是极快,一个是极慢,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更能凸显我处理上的变化。”她说。

上台跳《雷蒙达》时,面对观众和评委,她心里多少有些紧张。《雷蒙达》是慢板,能极好地展示她在芭蕾舞中的上半身运用,但也强调下半身的运用,而这是王韩熙相对弱势的地方,对她来说挑战很大:“第一段时我不太稳定,需要你在脚尖有很高的力点,慢慢地落下来。”到了第二段,她渐渐放松下来,能更好地展示《雷蒙达》这首曲子的情感色彩。

等跳《闪电》,她“更在状态”。“我用一种要吃人的感觉,一下蹦起来冲出去,还挺带感的。”她笑说。《闪电》音乐快、小切分多,她带着“狠劲”跳完,营造具有冲击力的氛围,等跳完下来,她全身都发热。

比赛时,现场都是观众,不过她记不起有多少人在看,只隐约瞥到有两层观众席,其中一排应该是评委。“跳完了以后,我也没有去想我刚刚跳成什么样。我只是跳得特别开心。”她坦然地说,“我想这种开心就是舞台存在的意义,芭蕾是一种态度。”

  ※  心情平复,准备新的出发  ※  

这一次参赛,除了获奖,王韩熙还受到许多启发:“我记得比赛前排演《雷蒙达》,莫妮克老师问我其中一个动作的意思,我说是老师教我这么做的。她回答我不对,应该‘从你的心出发’。”这让王韩熙思考良久,之后,她的动作也随之提升,跳舞也变得更加连贯。

为了洛桑,在比赛正式开始前一个月,王韩熙就开始接受特训,从早上八点到中午十二点,以及下午额外训练两小时,日日如此,直到参赛。即使是除夕,老师也组织了他们训练。除夕当晚,王韩熙和家人小小地团聚了一下,几日以后,便在春节的尾声踏上去瑞士的旅途,正式参加比赛。

“每天高强度训练,身体会疲劳,有时候自己想使劲,也使不上劲儿。”从11岁开始,跳了七年芭蕾,王韩熙有时会觉得辛苦,但更多的是坚持。这份坚持在过往就带给她不少收获,从2023年第十三届“桃李杯”全国舞蹈展演表演节目获“优秀剧目及编导奖”,到去年世界芭蕾大奖赛Senior A金奖,再到如今洛桑获得佳绩,努力有着回报。

回国以后,她短暂休息了几天,因为倒时差,每天半夜都睡不着,身体仍在适应。不过,得奖的激动已过,心情平复过后,她开始准备新的出发:“我现在在老家,过两天就回上海继续训练,准备校庆节目,以及美国的芭蕾比赛。”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林千惠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