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
2025-02-09 生活

青年报记者 丁文佳/文  贾英华/制图

寒假期间,全国各地的不少高校博物馆依旧迎接八方来客,比如淮海中路上的上海音乐学院东方乐器博物馆成为了游客打卡胜地,除了一贯引人入胜的音乐城堡外,这座搬进美育楼的高校博物馆也在全面更新后充盈活力,与学校里优美的老建筑群一道打开“围墙”发挥着社会公共文化功能,它在“请进来”之余,更是一次次送展进中小学校园。馆藏乐器在光阴里默默奏响历史交响曲,交织着一代代人的情感,而扫一眼文物介绍,理性的一面被激发,音乐传统知识顺势成为科普记忆点。

作为博物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高校博物馆以自身优势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可及的文化服务,如今不难发现,社交媒体上沪上高校博物馆的参观攻略屡见不鲜,这从本报的连载报道中也同样可以窥见,一座座高校博物馆正在从小众视野中走出来,可独美,亦可串联起整个城市的历史记忆,无论是该校学科发展溯源,还是大众通识的文物科普,都是中华文明史中不可小觑的部分。

藏身教学现场的高校博物馆自然有着过硬的文化普及实力,至此已无须赘述。但于大众而言,进馆必须先进校园,馆门与校门有着紧密的联动关系,因此它们的开放时间难以像社会博物馆一样常年稳定,这可能仍是高校博物馆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毕竟能在假期照常开放的并不在多数。作为观众,我们有理由相信,高校博物馆正在努力摆脱“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困境,尽早做到更全面的开放,而我们也尽可能地做好攻略,在出发之前,不妨先跟着记者的报道提前触摸真实可感的历史。

青年报记者 丁文佳/文 贾英华/制图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