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WPS、文小言等接入DeepSeek后是否强强联合?记者亲测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林千惠
自诞生以来,DeepSeek凭借强大的功能表现受到众多关注,热度空前。而近日,以微信为首的多家应用纷纷宣布接入DeepSeek-R1大模型。从微信的搜索功能,到WPS、腾讯文档的AI助手,再到百度旗下的文小言,当DeepSeek“撞”上各类应用,接入效果到底如何呢?记者进行了测试。
微信“搜一搜”也可体验DeepSeek
有特色,展现不同面
打开微信的“搜一搜”,点击下方的“AI搜索”,选择“深度思考”模式,随即进入与DeepSeek的对话界面,这不是在DeepSeek网页版,而是微信的“搜一搜”界面。2月16日,微信“搜一搜”正式进行接入DeepSeek的灰度测试,进入灰度测试中的用户可免费体验DeepSeek-R1模式。
微信“搜一搜”界面的“AI搜索”
微信接入的“AI搜索”和DeepSeek本身提供的网页版有何不同呢?和DeepSeek网页版一样,选择“深度思考”模式后,随机提出问题如“今年生肖是什么”,用户即可进入“AI搜索”的“深度思考”模式,DeepSeek会按照惯例进行思考,再就问题给予用户答案。“AI搜索”的运行速度与DeepSeek网页版相似,思考过程相同。不过,有一点不同的是,在答案的右上方,“AI搜索”悄然多出一个转发按键,一键按下,会有“转发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两个选项,方便用户分享。相比起来,DeepSeek网页版只能复制答案,无法转发,功能有所不足。这显然是微信“AI搜索”的特色。
“AI搜索”的使用界面
“AI搜索”就“今年是什么生肖”问题给出的答案
“如何预约上海博物馆?”记者在DeepSeek网页版提出问题后,DeepSeek会抓取来自官网等各网站的各搜索引擎信息,并给予记者相应的建议。但在“AI搜索”抓取的信息里,前者几乎不曾提到的微信公众号文章成了一大信息源。据悉,这与此次腾讯将混元大模型和DeepSeek相结合,调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资源有关,这也是DeepSeek网页版无法做到的。
多软件接入DeepSeek作为副手
效率高,表现极出色
除了微信,WPS、腾讯文档、文小言等应用也接入了DeepSeek。不过,如果说微信的“AI搜索”中,DeepSeek起到了搜索助手的作用,那在WPS、腾讯文档里,它更像个效率极高的工作秘书。
腾讯文档DeepSeek相关功能的使用界面
记者在网上随机找了朱自清的散文《春》,发送给可使用DeepSeek-R1进行深度思考的“WPS灵犀”,要求它进行赏析。随后,“WPS灵犀”从篇章结构、艺术特色等多方面进行了阅读、剖析,剖析的风格与DeepSeek网页版相似,“活人感”强,极具人文性,比如从“古典意境的重构”“虚实相生的技法”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见解。接着,记者又下达指令,要求它根据赏析内容,生成一篇PPT。2分钟内,它便完成了任务,生成了共有33页的PPT,并且PPT有图有文、逻辑性强,可以下载。
用“WPS灵犀”制作的PPT页面和大纲
用“WPS灵犀”制作的PPT页面
而百度旗下软件文小言本身就是一款AI智能软件,它主要是将DeepSeek作为改进、优化自身的附属应用,在4.9.0的更新日志里,开发者表示“接入DeepSeek-R1模型优化了拍照解题功能”。记者特意选择去年高考数学卷拍照喂给“拍照解题”,1秒之内,文小言便立刻解析出题目并给出答案和解题思路。
文小言的更新说明
“拍照解题”的使用界面
功能性、泛用性表现强
但也有缺陷需优化解决
测试下来,在与多款应用的连接中,DeepSeek表现出极强的适应性,且根据应用的不同特色,表现出了不同风格——在微信倾向于大规模地搜索、整合信息,在WPS和腾讯文档侧重功能执行,在文小言凸显难题解析的强项,这也证明了DeepSeek极强的功能和未来泛用的可能性。
同时,记者注意到,微信等应用接入的都是DeepSeek-R1版本,与DeepSeek网页版使用的版本相同,但用户使用时,反应皆快过网页版,如“WPS灵犀”使用DeepSeek-R1较为流畅,可以连续不断地提问,但DeepSeek网页版在使用时有时会出现问完一个问题就显示“服务器繁忙,请稍后再试”的情况,需要稍等一下才能恢复算力。
然而缺陷也存在。如微信“AI搜索”,问完一个问题后,用户无法追问,只能返回界面或选择“再问一个问题”,问题没有连续性,且无法查看历史提问。记者尝试腾讯文档的AI文档助手,发送给它一篇“春晚AI机器人售卖”的Word文档要求它总结内容,但它总结出错,将内容误读为“奥地利维也纳”等让人搞不清楚的内容。
也有不少网友对微信“AI搜索”的安全性表示怀疑。“AI搜索”可以使用公众号文章,那么朋友圈和聊天记录呢?对此,腾讯官方也作出了回应,表示AI搜索仅调用微信公众号文章等公开内容,不会涉及聊天记录、朋友圈等隐私,用户也可手动关闭DeepSeek模块。
而在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顾晓鸣看来,和DeepSeek的连接是一个大趋势,它和应用的结合是正常的,也是可以预见的,但其中也有一些点值得人们关注:“微信其实是非常私人的,它是个人与个人之间,或者个人与一部分朋友之间的互动。DeepSeek在带来方便的咨询时,也可能导致虚假的信息和幻觉。”在他看来,类似于DeepSeek这样的AI智能综合了各种数据的意见,掺杂了真,也掺杂了假,特别是微信等网络平台上各类鱼龙混杂的数据被DeepSeek等采纳,形成真真假假的闭环,对使用者而言,也会产生许多不可预料的结果。这显然也是目前DeepSeek在使用和接入时需要注意、仍待进一步解决和克服的要点。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林千惠
编辑:李宇婷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