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韵四雅冰箱贴、清明上河图魔方……开学第一课小学生展示文创设计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 吴恺/图、视频
所有设计灵感都来自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制作过程中综合运用了美术、语文、劳动等学科的知识技能,品类丰富,既有文具、生活用品也有玩具……2月17日上午,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的开学第一课上,集中展示了学校“中国人过中国节”主题活动的成果,小学生们变身为文创小设计师,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
“我设计的是宋代女性发型系列杯垫,它的灵感来源于《清明上河图》中各种各样女性角色头上的发髻,我觉得特别漂亮,就把它们画在了杯垫上。”四(4)班学生谢亦翎说,《清明上河图》中描绘了多位女性人物,她们的装扮展现了北宋的流行审美,非常具有特色,所以就设计了杯垫,“杯垫上还写下了每一个发髻的名称,让使用者在喝茶的同时也能了解到宋代的流行审美。”
欧予涵同学设计的宋韵四雅冰箱贴,将焚香、点茶、挂画、插花这四雅与冰箱贴融合起来,让传统文化在现代文创作品上鲜活呈现。“灵感源自宋代文人雅士极富韵味的生活美学,基于宋代文人崇尚自然的理念,我设计成了木头材质,自然质朴。”
“以往我们都是以观看的方式来欣赏《清明上河图》,如果把它设计成魔方,通过指尖的旋转更细致地观察名画、与名画互动,是不是更酷呢?”秉承这一想法,王泰然同学设计了一款《清明上河图》魔方,魔方的六个面中,除了有壮美虹桥、热闹街市、繁忙汴河等内容,他还设计了一幅崭新画卷,“我用AI把画中的古代元素作为近景,以上海的高楼大厦作为远景,打造了一幅水乡新画卷。”
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教学管理中心副主任、语文教师贺春秋介绍说,“中国人过中国节”是学校的一项特色活动,每年一个主题,“今年正好是‘中国人过中国节’20周年的活动,学校的跨学科团队就推出了走进《清明上河图》系列活动,让学生们从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入手,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比如,四年级是“走进《清明上河图》·我是文创小设计师”,五年级是“走进《清明上河图》·我在北宋摆小摊。”
以“走进《清明上河图》·我是文创小设计师”为例,同学们要在美术课上从《清明上河图》画作及时代背景中提取相关元素设计文创作品,在劳动课上动手制作,并在语文课堂中学习撰写设计表,整个过程中要综合运用美术、语文、劳动等多学科的知识技能。而“走进《清明上河图》·我在北宋摆小摊”则以数学学科为主,同学们要选定摆摊卖货的品种,了解宋代的货币、摆摊位置等知识。在不同学科知识和方法的融通互补中,学生能体会到真实问题的复杂性,要面对完成过程中诸多生成性问题,需学会平衡目标和实际,进行取舍或调整。
黄浦区区长徐惠丽参加了卢湾一中心小学的开学第一课,并参观了同学们设计的文创产品,她希望同学们当好传统文化的小传承人,也做好数字时代的小创客,“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这些美好的经历作为你们成长道路上宝贵的财富和动力,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 吴恺/图、视频
编辑:李宇婷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