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履职故事|全国人大代表许忠: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多了一张“有声名片”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原创精品力作讲好中国故事。”身为文艺工作者,全国人大代表、上海歌剧院院长许忠始终在思量,应该从哪些方面结合自己专业领域来履职尽责。就在去年,他还和在市人大机关工作多年的仁达共同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打造了一张“有声名片”。
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增艺术注脚
2024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5周年。上海正在积极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佳实践地,上海市人大也在深入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十大行动”。
为了让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深入人心、走进大众,增强制度自信、民主自信,在市人大机关工作多年的仁达,于当年8月提笔编词谱曲,创作了《全过程人民民主之歌》,经反复修改后,最终于9月定稿。“民主、民主、人民的民主”……之后,许忠精心为之编曲配器,反复打磨完善,并邀请著名青年演员献唱,得以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举行之际正式发布。
歌曲热情洋溢地讴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对人类社会的价值,同时体现上海特色,融入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的理念,整首歌曲旋律简洁轻快,歌词朗朗上口,易于传播推广,引人共鸣。
“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必须拥有自己的声音、音乐,用艺术来表达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拥护以及发自内心的感受,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宏大叙事,转化为普通人可触可感的生活日常。”在许忠眼里,这首采用管弦乐与电声混声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气势,将人民的心声用旋律唱出来,并激励着各级人大代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也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打造一张“有声名片”,增添艺术注脚和韵味。
始终要用原创精品力作讲好中国故事
“上海,是一座孕育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红色之城、也是一扇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自信和文化发展的谆谆教导,是对我们文艺工作者不断开创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的新局面,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上海样本,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的重要指导。”许忠认为,这时刻提醒广大文艺创作者守正创新,守住文化之根、锻造文化之魂,彰显文化之力、力求文化之新,传播文化之韵、共享文化之美。
许忠说,首先,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原创精品力作讲好中国故事。通过创作代表“中国精神”的精品力作,彰显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担当,激发当代年轻观众的共情与共鸣,让红色文化融入时代血脉。同时,我们还要通过丰富的音乐与视觉表达,深入生活积极创排现实主义题材原创作品,让人民成为文艺的主角。
“以初心为笔、以艺术为媒,探索孵化更多展现新时代人民城市建设中,从施工图到实景画的故事。在创作中,还要高度重视推动内容创意和舞台科技创新的结合,密切关注前沿科技的发展,以此赋能文艺创作的生产效能。”
在他看来,文艺工作者还要坚持开放包容,持续打开视野,对标国际一流。“以歌剧艺术为例,要加强世界经典歌剧的高质量本土化制作,在持续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中积极探索,彰显自身文化自信与文化品格。以歌剧为载体,不仅让中国看到世界,同时让世界看到中国。既努力发展自身,又积极拥抱世界,在合作中不断锤炼形成自我的风格,自信平等地与世界艺术机构对话,携手全球同行积极构建推动世界歌剧艺术发展的命运共同体,在促进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上做出积极的努力。”
另外,许忠一直认为,文艺创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他呼吁和号召广大艺术工作者以各种创新形式把最优质的内容带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做强做好艺术普及工作。同时,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升文化产品供给和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以高品质文化供给赋能人民的高品质生活,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文化发展成果。
“无论履职还是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都要以人民为中心,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刚刚参加了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九次代表大会的许忠,心中关于“人民”一词的分量又重了一些。加紧调研,丰富观察问题的视角,他希望,自己提交的建议都锚向真问题,求解真办法。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