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豫园故事、介绍传统文化,中学生展示项目化学习成果
2025-03-01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图

“豫园这么大,文物肯定不少,不知道文物里藏着多少我们不知道的小秘密?”“文物当然不少啦,我们挑几个简单的来给大伙说说……”3月1日上午,上海市第十中学“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豫园故事说”项目化学习成果展示现场,七年级学生蒋翱炟、徐梓茗、许筠晟用一场有趣的中英文情景剧讲述了豫园那些不为人知的小故事。当天,来自六、七、八年级的同学们,通过精彩的表演,展示在豫园学习中的收获与感悟。

豫园是上海著名的古典园林,不仅有着美丽的景色,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为了了解豫园一砖一瓦背后的故事,市十中学开展了“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豫园故事说”项目化学习活动,鼓励学生走进豫园,了解豫园的文化价值,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项目化学习是以英语语言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为主题的户外移动课堂项目化学习活动,主要推进英语和历史、地理、建筑、人文、科技、化学、物理、艺术、音乐、体育等其他学科的融合,打破学科界限,融通各学科知识,设置真实的学习任务场景,增加学生知识和技能积累,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创造性思维及辩证思维,并通过自己的语言总结、分享,在碰撞和交流中体会知识的真谛,吸纳文明的精髓。

市十中学德育主任陈杰介绍说,移动课堂提供了最真实的教育,让学生在实践探索中,以“主题学习任务”为驱动,构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与创造力、信息技术及梳理能力,以点带面培养全球视野和适应性与探索力,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高层次能力得以延伸!

例如,在豫园故事说活动中,串联起学生如何讲好豫园故事,怎么讲、讲什么、谁来讲等问题,通过团队协作,形成项目小组,明确组长、组员项目分工内容和职责,共同制定成果展示任务分工完成的节点时间,任务的跟进及反馈等,培养学生的组织研究能力。

成果展示现场,同学们以“我为城市(豫园)代言”为主题,从建筑、历史故事、休闲放松、旅游视角、园林艺术等视角展开介绍。六年级张腾扬同学和小伙伴们表演了一场《豫园穿越记》,赢得了现场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八年级学生刘义晟坦言,在项目学习过程中,小组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克服了课堂学习、视觉表现、面部表情等多个环节的问题,“通过这个项目,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乐趣,也让我们在思维表达能力上有了显著提高。”

此次现场展示,展现了同学们在思维创新、设计原创、团队形象与合作、主题创意及理念、公开展示及包装、作品可行性、商业化前景等几个维度的学习实践效果。

“这次展示的同学们来自六、七、八三个年级,他们的综合素养都在贯通培养中得到了提升。”陈杰表示,此次活动,学校打通了课前、课中、课后,以项目化学习串联起学生课后服务、周末实践体验、假期研学活动,通过学科融合,打造序列化贯通的德育课程实践。“学生们用英语、沪语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传统建筑的历史,向周围的同学老师,甚至是外国人、外星人介绍传统文化,介绍上海的名片‘豫园’,展现了新时代少年的自信与担当。”他透露,未来学校将继续丰富项目化学习、学科融合德育活动的内涵,让更多的同学能够在丰富的学习体验中,得到学习乐趣并收获知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